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深度•聚焦】稳住“三农”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8-05 08:30:43

责任编辑:黄馨月


全面落实“田长制”,完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编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


全面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改造农村户厕8883户;


全市出栏生猪104.95万头,存栏能繁母猪14.48万头,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40.6亿元、同比增长7.5%;


……


细数上半年“三农”工作数据,激动、振奋充盈着我们内心。1—6月,全市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6.0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65元、增长6.9%左右。如今,行走在我市广袤的农村大地,田畴沃野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乡村面貌更美了、农业产业更旺了、农民的口袋更鼓了……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今年以来,特别是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眉山以来,眉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保持了稳定向好、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


微信图片_20220805075643.jpg

美丽茶山,幸福产业。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坚持稳粮保地保供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8月2日,烈日炎炎,记者走进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看到,一行行玉米长势良好,“硕大”的玉米棒十分喜人,当地种粮大户王紫彬正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掰玉米”。记者发现,排排玉米的间距中,大豆枝叶翠绿、繁茂。


“这就是典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据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通过品种搭配、宽窄行带状配置、缩株保密等关键技术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一地多收,提升种植效益的新型粮油作物种植模式。


“这个模式我今年发展了近500亩。”王紫彬说,根据目前收的玉米测算,亩产500公斤左右,实现了丰收。预计在10月收大豆,亩产约200公斤左右。“这个带状复合种植效果明显,预计每亩将增加600元左右收入。”


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辉介绍,今年园区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上,示范种植了1万亩。目前玉米收割已经达到了40%,预计到8月中旬能够收割结束,接下来将加强大豆的田间管理,争取也有一个好的收成。


好收成,今年夏粮已经有体现。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26.2万亩,面积增加0.8万亩;油菜播种面积83.9万亩,同比增长1.5%。夏粮产量达到6.9万吨,同比增长6.2%,油菜籽产量12.8万吨,同比增长7.3%。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系统谋划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大力实施“1611”粮食扩面行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目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97.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实现果园间套种粮9.6万亩,复合种豆10.5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保地稳粮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全面落实“田长制”,完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编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46万亩。“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到位、执行有力,全市腾退低效经果林1.39万亩,整治撂荒地6.08万亩,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微信图片_20220805075652.jpg

四好农村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培育壮大产业体系


发展新时代更高效“都市农业”


8月3日,在青神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记者看到椪柑、爱媛、春见等柑橘品种,其间,单轨运输车也很引人注目。


“这台山地单轨运输车在果农田间高效作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场人员介绍,它是青神柑橘种植推广的新机械,不仅安装方便,而且轨道可起伏转弯、长距离铺设,实现上下坡、直道或弯道运行,有效载重量达到了300公斤以上,最大爬坡达40度,可用于肥料、柑橘等农产品的田间运输,还可搭载挖穴机、喷雾机等果园作业机械,实现运输机的综合利用。


园区还不断优化设施设备,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在果园内安装了许多智慧农业设备进行各类数据采集,实现对果园环境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等。提升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准确率,实现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绿色防控。


青神是中国椪柑之乡,种植以椪柑、爱媛38号、春见等为主。今年来,更是坚持“安全为先,品质为王”发展理念,坚定“双品双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积极开展高标准果园建设,建立智慧果园,进一步提升柑橘品质,促进产业繁荣发展。


而这,只是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一个侧面。今年来,我市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晚熟柑橘集群建设,中国商贸物流中心、川果智慧冷链物流中心、晚熟柑橘研究院等项目预计年底投入运营,上半年全市晚熟柑橘产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4.9%。同时,全国首批50个产业集群两年建设中期绩效考核,我市晚熟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位列全国第2名。洪雅县中山镇成功申报2022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评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成功创建省五星级园区1个、四星级园区1个、三星级园区2个。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东坡区水产现代种业园区、洪雅县种牛现代种业园区等园区建设。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畜禽产业、渔业发展。稳步推进德康眉山2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全市存栏能繁母猪14.48万头,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出栏生猪104.95万头,完成目标任务的52.2%。正大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存栏蛋鸡204万只,日产鸡蛋96吨。推进渔业发展,东坡区省级现代水产种业园区完成省级考评,特色水产种苗繁育稳中有增。


微信图片_20220805075659.jpg

眉山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新时代更高颜值“美丽家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


“我们这个荷塘不仅美化了环境,它的莲蓬、莲藕等每年还给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带来七八万元的收入。”近日,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相关负责人满意地说。


这份满意源于何?原来,荷塘旁是永丰村的污水处理系统。据介绍,该系统采用的是“厌氧+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模式。污水汇入污水收集池后,由提升泵自动将污水抽入厌氧池,利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再排入人工湿地池。经过湿地池内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共同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最终净化后的水排入荷塘。“整个工程花费26万元,主要由政府补贴,每名村民投入1000元,运营后每年每人10元左右的费用,处理后的水最后进入农田灌溉渠。”上述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场景在丹棱县也能看见。在该县齐乐镇龙滩社区污水处理示范点,一共住了5口人,在后院的瓜藤下,有三块水泥板,水泥板下就藏着龙滩社区单户污水处理池,住户张丽珍常从池子里舀水浇灌自己的菜园。“污水治理好了,院子里基本没什么蚊虫,亲戚朋友来了我们就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她说。


“对于散户,我们利用地势在农户家制作无动力人工湿地池,农户隔段时间清掏下沉渣,处理后的水基本上都用于菜地浇灌。”丹棱县齐乐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处理池建设费用为3200元,每个农户出500元钱打入村委会的公共账目,用于村上组建专业的运维队伍,运维队伍会定期巡检,“日常的运维是没有费用的。”


这些,都是我市各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实行动。今年来,我市全面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改造农村户厕8883户;开工建设3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工率97%;安装农村路灯2929组,完成目标任务的41.8%。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增强了群众幸福感。


此外,我市还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上半年,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30千米。巩固提升1.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新(改)建农村低压线路139.2千米、农村10千伏电网线路72.4千米,支持11255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工程升级后的运行维护,解决6000余户农村天然气用户生活用气需求,建成乡镇邮快物流中心38个、村级邮快驿站77个。


“还调整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12所。有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归并整合,启动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7个。提升乡村文化服务能力,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实现全覆盖,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57场。提升乡村养老育幼能力,建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79个和分中心、服务点474个,建成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45个。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10个乡镇(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和24个村便民服务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微信图片_20220805075704.jpg

乡村公共厕所,干净整洁。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微信图片_20220805075711.jpg

乡村环境好,吸引众多游客。


坚决防止返贫致贫


实现新时代更高质量“共同富裕”


“邱妹妹,感谢你们来看我。我身体不好,产业发展也不太好,多亏有你们的帮助,我享受到政策补贴、生活有了‘奔头’。”日前,丹棱县张场镇三合村脱贫户蒋伯容拉着驻村干部邱星的手,诉说着内心的感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制定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推动落实。”邱星表示,清单的第一步便是走村入户,对全村68户脱贫户全覆盖走访,对所有农户常态化走访,深入了解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遇到的难题,并逐一记录,帮助解决村民困难与矛盾。


像这样温暖的故事、认真履职的事例,在全市还有很多很多。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32”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监测帮扶措施,将3159户7760人纳入监测,坚决防止一人一户返贫致贫。全市14.33万脱贫人口和7760名监测对象全部购买医疗保险,13522名义务教育阶段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无一失学辍学,8.3万人落实农村低保,3.1万户脱贫户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我们还着力夯实增收基础。全市投入各级衔接资金6.75亿元,实施项目371个,优先支持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户发展到户产业,推行订单、托管、入股等经营方式,落实务工支持措施,帮助6.68万名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850元,较去年增长19.7%。


同时,我市还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金河村等10个村被评为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全市新增流转面积1.2万亩;洪雅县、青神县成功申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省级县(全省3个);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丹棱县成功申报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重点县;抓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仁寿县、青神县成功申报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伴随全市上下奏响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强音,一幅生机勃发、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壮阔画卷,正在眉山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