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专访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获得者周闻道丨在时代大格局中界定文学的存在价值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2-11-12 18:02:12

责任编辑:雷尧



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获得者:周闻道

著作:《重装突围》

1.jpg



“作家应该在场,与时代在场,与书写的对象在场,语言在场,是我写作的基本姿态。《重装突围》属于我的在场写作理念在报告文学写作上的一次尝试。在写作过程中,我秉承在场写作理念,贴近时代本质,发现对象的意义,揭示未来发展方向。”谈起自己获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的长篇报告文学《重装突围》,眉山籍作家周闻道表示,作家的任何书写,都不可回避时代怎么样、文学是什么、作家该怎么三个基本问题,要在时代大格局中界定文学的存在价值。


2.jpg

周闻道


在周闻道看来,改革开放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和核心命题。文学,从学理上讲,是语言艺术;从社会功能看,则是以意义形象呈现时代本质,进而干预生活影响社会的一种艺术文体。在场主义说的“在场”,是存在意义的呈现,即通过文学的发现与表达,呈现对象世界的意义。面对改革开放发展,文学如何在场,而不是缺席?这既是文学的使命,更是作家的责任和存在底线;而尽量发挥作家的才情,以更加完美的语言艺术,呈现自己对世界的发现、改革开放发展的发现,则是作家追求的艺术高线。


周闻道的散文集《对岸》,曾荣获2009年第六届四川文学奖,本次的报告文学《重装突围》是其第二次获四川文学奖。周闻道也是目前为止眉山唯一一位两次获四川文学奖的作家。此外,周闻道还先后获中国报告文学奖、中国新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刘勰散文奖及《四川日报》文学奖等全国及省级以上文学奖多项。


《重装突围》共十二章76节(含引子和后记),32万字,写2015年后高端国企攻坚改革,体现了周闻道一贯的“介入现实”的敏锐眼光、大格局的世界视野和宏阔的宏大叙事姿态,及在场的社会担当意识。全书从“国家任务”起笔,从“国家拳头”落笔,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机械领域高端两大国企的改革历程,中间矛盾纷呈,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改革历险,不仅昭示了国企改革的艰难曲折与气吞山河,更昭示了多难兴邦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


著名作家蒋子龙、贾平凹和阿来等,对该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蒋子龙说,《重装突围》所呈现的企业改革,无论事态的深刻性、矛盾的尖锐性,还是问题的复杂性,都具有崭新鲜活的时代意义。


阿来说:“《重装突围》写的是央企重组,但没有停留于改革表象与个性经验的书写,而是把个案的改革放置于时代大背景、贯通于历史的流变,在宏大叙事及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中,展示了一种宝贵的国家经验,让文学回归担当,作品富有了时代审美审智的价值。”


报告文学,尤其是写工业题材的,受真实性、复杂性、专业性局限,很容易写成材料报告,读来枯燥乏味。搞了多年在场主义散文的周闻道在《重装突围》中,把“在场”运用得炉火纯青,让在场与现实的介入性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完美结合。


“为了写好《重装突围》,我跟踪采访近4年。”周闻道说,工业题材属于非经验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学写作功底,更需要对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和国企、政府运作等的比较深入全面了解,写作难度很大。他先后采访了国机集团、中国二重干部职工,原机械工业部老领导等300余人次,阅读相关资料100多万字。初稿形成后,前后分别征求国机集团、中国二重100多位重组决策者、实施者、见证者意见,并进行了数十次修改、十二次大改,较客观、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整个重组面貌。


在书写方式上,周闻道秉承了在场写作的一贯理念,注意以个性经验介入国家战略,从世界性产业转型升级、中产阶级危机,和中国要防止的中等收入陷阱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的未来方向等大场域、大格局、大视野中,解读标本的时代意义。以在场的语言叙述改革相对僵硬的话题,让语言构筑的叙事流不仅成为意象的外壳,更是国企改革本身的意义符号和存在方式。作品虽然写的是国机集团和中国二重的改革重组,观照的却是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大格局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的宏大路向。


周闻道对国企的改革并不陌生。20世纪90年代,周闻道连续7年为香港《信报》《经济日报》《商报》等写财经专栏,许多文章和观点,被当时的国家级《改革内参》、《参考消息》等转载,许多改革创新观点,如“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换身份”等许多重要观点,融入中国高层改革决策。自眉山建区设市以来,周闻道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曾担任市经贸委、市发改委主任14年。可以说,周闻道就是所在城市国企改革的操盘手。这些为他在这方面的写作奠定了独特的视角,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便利,避免了非虚构文本往往容易落入“合理虚构”的陷阱。《重装突围》正是他作为作家和经济学家,在产业大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前交出的在场写作综合答卷。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