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眉山:奔向美好生活  把民生愿景绘成幸福实景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1-16 08:45:36

责任编辑:蹇玮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发展。2022年,我市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用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绩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让眉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东坡区第六幼儿园。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关键词一   居有所安


近日,走进位于东坡区杭州北路的老旧小区——铁路小区,沥青路面靓丽平整,停车位整齐划一,墙面干净整洁,绿化带内草木郁郁葱葱……居住环境的“蝶变”,让小区居民赞不绝口。很难想象,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采光弱、蚊虫多、绿化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还存在围墙倾斜、雨棚破烂等安全隐患。

据悉,东坡区铁路小区位于杭州北路246号,建于上世纪90年代,48户居民大多是铁路退休人员。2021年6月,铁路小区被列入东坡区第二批改造试点小区,主要包含路面美化、提升绿化、亮化、停车场建设、改善公共设施、管网改造等。经过9个多月的改造,小区入口处打造了造型景观,还安装了门闸和人脸识别系统,现有车位30余个,消除了停车难和人车未分离的安全隐患;不规范的绿化带改造成了健身场地和休闲凉亭;围墙进行了翻修,并做了铁路列车墙绘,还将以前的铁皮停车棚改造成火车站台形状的非机动车停车区,附带充电功能;小区所有住户的雨棚也进行了更换,4个单元楼楼道墙面全部重新粉刷,地面也铺上了地砖。

“现在小区环境好了,大家都愿意出来散步、健身,在小区里晒晒太阳,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居民刘德明说。

民生福祉安居梦,寻常百姓聚欢颜。据了解,2020年,我市出台《眉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重点对安全隐患突出、居住功能不完善、环境条件差、配套设施破损、管理机制不健全、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改造。据统计,2022年,全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20个,总投资61020.2万元;既有住宅增设电梯200部,总投资3000万元。

如今,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群众曾经的抱怨和嫌弃变成了满意和喜悦。老旧小区的一系列改造,不仅受到了居民好评,也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二   老有所养


1月13日中午,临近午餐时间,记者来到友情养老桐花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们三三两两走进助老餐厅,享受物美价廉的餐食。刷卡、领号、排队、打饭,一切井然有序。“平时就我和老伴在家,每天早上去买菜做饭很麻烦,有了这个餐厅后太方便了,吃饭时还能和大家聊聊天,很热闹很温馨。”居民周娣荣说。

除了提供就餐服务以外,该中心还为桐花巷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娱乐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阿姨,您先坐着休息下,我等会儿来给您测血压……”在该中心健康监测区,记者看到不少老人前来测血压、血糖、体温,而这只是众多服务中的一部分,这些贴心的服务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点赞。

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友情养老桐花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只是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2年,全市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服务站点10个,建成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服务点22个。2022年,我市出台《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建设工程,到2025年,建成综合体50个,社区助老餐厅100个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养老补短板工程,到2025年,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1个,全市所有村(社区)至少建有1个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工程,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普惠养老工程,到2025年,全市由国有企业运营的普惠养老机构达7家以上;实施社会适老化改造工程,不断消除老龄群体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障碍。

关键词三   困有所济


“曾叔叔,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近日,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社工陈莉梅来到村民曾维华家中,询问他的身体情况。花甲之年的曾维华三级残疾,患有高血压,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陈莉梅对他的情况格外关注。

“社工是连接党委政府和困难群众的桥梁。通过他们,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将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性化。”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建立创新模式,先后向社会组织购买了救助对象深入服务,将数据汇总到全市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程序中,让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根据困难群众的需求,从生活、健康、就业、心理等层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眉山市兜底对象有11.07万人,占总人口的3.1%。我市以完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为重点,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突出前端发现“及时”、中端救助“精准”、末端关爱“有力”理念,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2022年,全市提标扩围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700元/月、520元/月,高于全省平均保障水平,位居全省第三。为5.1万名、23.7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发放救助资金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60.5万人次,社会救助工作获评全国先进。

接下来,全市将以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总揽,以推动精准发现和及时救助为抓手,以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为重点,紧盯“老、弱、病、残、幼”等特殊困难群体,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措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四   行有所便


走进仁寿县彰加镇礼周村7组,只见蜿蜒的公路两旁,是成片的柑橘园,一颗颗柑橘挂在树上,像橘黄色的小灯笼。在寒冷的冬日,一辆辆往来的大货车,将刚刚采摘下树的柑橘,通过便利的路网运送出村。

彭山区“四好农村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从果园到大公路,仅仅几百米的距离,以前大货车根本进不来,每公斤柑橘的搬运费要多花8毛钱左右。”礼周村的一位柑橘种植业主说,自从去年修建了水泥路后,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爱媛、耙耙柑等柑橘还没有成熟就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了。

如果说交通“大动脉”是发展壮大、内畅外联的命脉所在,农村公路就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小村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是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突破点,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2022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610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彭山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丹棱县获评全省首批“交通强县”。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面实施“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十个手指弹钢琴”,推动“1+3+1”5个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同步实施、齐头并进,全市提前1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市,创成3个省级示范县,入围1个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单位,在省内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全域示范”,创全省历年来年度省级示范县创建数量之最。截至2022年底,全市通过大兴农村交通,实现了乡镇和建制村通等级路、通客车、设安防工程,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四级路长制、“天府交邮通”建设等10个全覆盖,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覆盖广度、管养精度、服务温度、融合深度大幅提升。

一线声音

“自从有了助老餐厅,我每天都可以吃到不同的饭菜,味道很好,饭菜干净、卫生,符合我们老人的胃口,关键是家门口就有这样的餐厅,价格还不贵,实在太方便了。”住在大石桥街道的代萍感叹道,“年纪大了,就想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便捷的生活条件,每天过得轻松快乐。如今,眉山的环境越来越漂亮,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政府还出台了各项养老服务政策,都很好满足了我对老年幸福生活的期盼。”

“过去的烂巷子变成了文化墙,以前院里坑坑洼洼的路全部铺成平整的水泥路。小区之间的围栏拆除后整理成了小花园,荒地也建成了花台,空地上安装了健身设施,楼栋装上了电梯,出门方便不说还省时省力……”在彭山区凤鸣街道城东社区住了10余年的刘艳谈起自己小区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变化,爽朗的笑容透露着满满的幸福。“小区经过改造后,环境变得太好了,让人住得很舒心。”

“我们村是丹棱县最为偏远的几个村之一,以前交通不便,想发展产业困难,村民们的收入也很低,因此还成为省级贫困村。现在‘四好农村路’通到家门口,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村民刘川说,“如今,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快递送到田间地头,生产的茶叶能很快运出去,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记者手记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公办中小学建设……2022年,我市一件件民生工程已按计划落地落实,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社会救助更加完善、基层群众病有所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业门路更加宽广……一件件、一项项,保障民生、汇聚民心,关乎大局。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每个词背后所对应的数据,无不彰显着眉山市委、市政府时刻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浓厚情怀和责任担当。

人民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联、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将“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不断补齐短板、加强弱处,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实处,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心用情托起眉山人民“稳稳的幸福”。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思源 杜欣谚 周坤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