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奋战一季度 夺取开门红丨眉山:奋楫扬帆踏浪行 吹响大抓服务业号角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2-24 08:11:04

责任编辑:杨熹


瓦屋山冰雪世界。(资料图片)

产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023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服务业提升年”。为抢抓服务业恢复发展关键期,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业“稳定器”作用,稳住当前眉山经济发展这一“最大变量”,2月13日,全市召开了“服务业提升年”动员大会,吹响大抓服务业的进军号角,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市场暖风频吹,眉山如何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年”行动,全力激活消费市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耍法多年味浓

尽展文旅市场活力

美在眉州,何必远方。眉山的服务业,文旅是关键。

瓦屋冰雪,南国一绝。苏轼的“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诠释了瓦屋山雪期横跨冬、春两季。瓦屋山是离成都最近、冰雪期最长的高品质冰雪资源富集地。从每年11月起开始积雪,至次年5月冰雪得以消融,积雪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而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则是瓦屋山的最佳赏雪期。山上雪凇、雾凇、冰柱、冰瀑、冰帘随处可见,山巅日出、云海、佛光更是一绝。去年以来,“冰雪嘉年华”让瓦屋山冰雪旅游成为许多市民游客冬日旅游的热门选择和消费热点,沉浸式体验新消费场景。

丹棱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打造消费新场景。

瓦屋山是眉山文旅产业的一个代表。眉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眉山自然生态优美,历史文化厚重,三苏文化、东坡文化、长寿文化、竹编文化等多种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

青神竹艺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竹里巷子。

当前,眉山正努力用好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做优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眉山旅游市场复苏回暖,全市紧抓春节期间出游需求,结合实际促进服务消费有序恢复,通过市场供给和促进旅游消费两端同时发力,休闲游、微度假等周边游产品层出不穷,冰雪旅游热度不减。

同时,全市多地相继开展助企惠民新春旅游促销活动,各区县和景区景点因地制宜,紧扣节日主题,瞄准游客需求,融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纷纷推出年味浓郁的迎春主题活动,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景区“促销”、门票减免、酒店民宿优惠等文旅惠民措施,有效激活旅游市场消费信心,全市在线旅游网络零售额实现0.68亿元,同比增长47.44%,旅游市场复苏回暖,瓦屋山、三苏祠博物馆、柳江古镇等景区景点备受消费者青睐,热度持续走高,成为新春旅游好去处。

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69.29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0.3%。旅游业还带动了一系列消费。“大众年夜饭需求火热,酒店、饭店的年夜饭包厢‘一厢难求’,各大餐企也及时提供到店自取、点餐到家、移动年饭、手提团年宴等无接触服务,保障春节餐饮消费市场安全有序。”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在春节期间,眉山在线餐饮网络零售额实现0.61亿元,同比增长36.58%,餐饮消费有序回暖。

以美食为媒

激活“舌尖上的经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眉山城区穿越城水街,众多游客游览街巷,餐饮、零售、旅游等消费大幅回升,烟火气足,人气更旺。“今年春节,我们的营业额是平时的五到六倍,每天准备的肉菜都不够卖,一张桌要翻三四次台。”在水街经营餐饮店的吴丽琼乐呵呵地说。

东坡肘子。

今年1月,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和消费节点的推动下,我市消费活力逐步释放。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呈快速态势,网络交易额、网络零售额等主要交易指标同比保持了较高增速。其中,网络交易额1月实现31.43亿元,同比增长26.61%;网络零售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28.50%。

眉山是享誉中外的诗书之城、川厨之乡。千百年来,眉山人耕读传家、诗书养性,好读书、善烹饪、喜美食代代相传。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泡菜、彭山漂汤等东坡美食点燃市民和游客的消费热情,激活“舌尖上的经济”,繁荣着消费市场。

据了解,目前全市餐饮单位约13000户,其中限额以上餐饮单位162户。眉山餐饮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紧密相连的原辅料、调味料生产加工的兴旺,在眉山形成了包括东坡泡菜等13个门类的“味在眉山”千亿产业集群。眉山还制定了11道东坡菜市级地方标准,积极争取国家级标准示范项目。评选50道“东坡名菜”及68家代表店,其中“东坡肘子”等5道菜入选省级“天府名菜”。“我们促进东坡美食与区县地域文化结合,重点打造东坡故里美食、仁寿黑龙滩生态鱼、彭山长寿特色美食、洪雅生态养生美食、青神特色竹宴美食、丹棱大雅美食等美食特色地标,并统一打造‘味美四川 味道眉山’系列美食推广活动品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烟火气里促消费,美食为媒扬文化。2月3日,成都、眉山、德阳、资阳、乐山五地美食行业协会签订了共建“都市圈岷江美食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契机,加强合作交流和菜品的创新研发,共同传承川菜文化,发展天府美食。

当前,眉山正持续擦亮“东坡美食”名片,以共建美食走廊,联动文旅线路打造更多美食消费新场景,助力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

提振消费信心

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热门餐厅等位、各大景区预约满员、古镇老街人头攒动、民宿酒店一房难求……今年元旦、春节,眉山的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团圆聚会、家庭出行激发消费新场景,丰富多彩的文旅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吃、住、行、游等消费火热上扬的背后,折射出眉山服务业经济的韧性与内需动力。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承载着大量就业人口,是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如何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眉山早已做好规划。在全市“服务业提升年”动员大会召开前,眉山市2023年“服务业提升年”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聚焦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助推制造强市建设,通过“服务业提升年”行动部署,聚焦促消费、强招引、育主体、优结构,推动服务业实现消费扩容、项目建设、主体能级、行业发展“四提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双突破”。

“我们将立足自身区位优势,通过加快国际铁路港建设、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力培育物流企业,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眉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培育研发转化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补齐科技服务业短板。同时,围绕自身发展空间,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拓展融资服务渠道,做强金融服务支撑。

加强服务业项目建设是当前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调结构、促转型,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眉山市初步确定了62个服务业项目,总投资约780亿元。在此基础上,全市还依据投资额和项目影响力确定了十大新开工项目、十大续建项目、十大竣工项目作为建设重点。同时,强化场景塑造,深度培育消费热点。“将依托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展场景塑造,瞄准成渝等重点消费市场,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整合资源要素进行重点保障。”该负责人表示。

一线声音

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两个主题年的工作重点——“制造强市攻坚年”和“服务业提升年”,旨在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同时,吹响大抓服务业的进军号角,聚力实现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双赋能”。

“今年3月,我们的外贸团队就要前往欧洲,商讨出口事宜。4月份,美国的客人也会到企业来接洽一些合作。”在全市召开的“服务业提升年”动员大会上,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丛锋带来好消息。据他介绍,2022年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主辅分离,成立四川斑布本色商贸有限公司,主攻外贸业务。“公司成立一年就创收约9亿元,占总公司营收的近三分之一,这让我们看到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李丛锋说。

“我们是以‘竹纤维’为全产业链生产的创新制造业企业,同样离不开制造与生产性服务的双赋能。”李丛锋介绍,把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的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产业链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进而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实现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2023年眉山服务业蓄势待发、蓄势强发,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干开路、用实绩说话,为推动眉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丛锋表示。

短评

谱写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基本盘”、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增加供给、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以及为工农业发展提供物流、信息、金融等基础性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之需,更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扩大优质民生服务供给的安民之策。

如今,眉山聚力打造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推动消费提档升级,聚焦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锚定目标建成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潮起当奋进,风正好扬帆。加快服务业发展正当其时,要相互统筹,实现系统推进、整体发力的具体行动。把握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突出重点、抓好时序,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锤接着一锤敲,早日把蓝图变成现实。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