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锚定方位勇毅前行 开创发展新局丨眉山市各部门(单位)各县(区)传达学习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7-20 08:16:55

责任编辑:卫琳霞


宏伟蓝图激荡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连日来,我市各部门(单位)、各县(区)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大家纷纷表示,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紧密结合实际,细化目标任务,实化工作举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眉山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7月18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是在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眉山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主攻方向等作出系统部署,对不断夯实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建设的产业根基、书写眉山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有着深远战略考量和重大现实意义。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一要强化学习宣传。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准确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战略考量、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准确把握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推进眉山现代化建设中的职责定位,把市委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到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践中。二要强化履职担当。要立足实际找准着力点,要促进退役军人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立足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实际和职能优势,从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支持、加大创业扶持等方面整合资源,鼓励更多退役军人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大局。三要强化风险防控。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好协同保障成都大运会相关工作,压实责任、强化协调,抓细抓实工作措施,全力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7月17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实体经济是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市委作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决定,坚决贯彻了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切合眉山发展实际。全市政管系统将积极投身其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三个助力”。会议强调,要助力加快项目落地,落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工作方案》,主动服务重大项目。深化“一窗进出”综合窗口改革,聚焦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极速审批,优化流程、提升效率。要助力政务服务进园区,指导青神经开区政务中心建设,推动创建彭山、仁寿两个省级园区政务服务示范中心,通过事项下放、委托办理等形式,促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园区可办、园区能办,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要助力制度性成本降低,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应用,减少企业跑腿,加强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监督考核,提升中介服务质效。要全过程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推广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单保函,进一步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压力。

7月17日,天府新区眉山党工委召开委员会议,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新区上下要深刻领会市委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加快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发挥新区比较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新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区力量。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紧扣市委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发展,精准招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都市圈消费副中心;以“天府粮仓”建设为引领,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要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深化“成都研发+新区转化”模式,一体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转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教育人才发展引育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加快“天府星座”二阶段组网,建设全国知名遥感应用创新城市。要务实做好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要持续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深入开展“打赢翻身仗·决战全年胜”七大攻坚行动和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与服务保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馨月 罗端 熊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