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丰收一线行”系列报道②田间管理“掌上”搞定,看彭山区如何用科技手段实现好“丰”景→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8-23 16:21:55

责任编辑:卫琳霞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又到一年丰收季,在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里,部分稻谷已相继成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辉,收割机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卷入收割机中,轰鸣声响彻田野。

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

田埂上,种粮大户王程淋正张罗着装袋打包,配合工人测产测收。

“今年这个收成来得不容易呢,前段时间正是谷子扬花灌浆期,却遇到连续高温,好在我们水渠都修到了田间,灌溉实现全程自动化,很方便。”王程淋承包了一千多亩地种植水稻,基地采取智慧化、机械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耕作效率。

当数字农业嵌入水稻种植,纵横交错间,会编织出什么样的农业盛景?近日,记者深入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寻找答案。


指尖轻点
实现“掌上管理”育壮秧


水稻育秧是水稻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水稻获得高产,全靠育好壮秧。

今年4月,王程淋依托工厂化育秧技术进行水稻集中催芽作业,通过智能化育秧,实现温度和湿度有效控制。

“出苗快、出苗壮,插秧工作较往年提前了十来天,水稻返青也提前了半个月。”王程淋说,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达到水稻铺土、播种、浇水、覆土、出盘、叠盘、入箱一条龙作业,叠盘暗室工厂化育秧,可以实现装土一致、播种均匀、浇水透彻、覆土严密效果。

收割机对部分成熟水稻进行收割。

王程淋介绍,智能育秧工厂集中育苗,不但节约育秧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例如传统育秧需要35天左右,而移入大棚的育秧盘仅需二十来天,就能移栽到农田里。

在今年的育秧工作中,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里自动化控制棚内环境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电动卷帘器、自动喷淋装置、水肥一体机、防冻机等一批智能化自动作业设备的引入和应用,真正实现了指尖点一点、科学育壮秧。


数字赋能
激发传统农业“新变革”


与传统农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做细耕苦种田”不同,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的数字化水稻田间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

今年,基地采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稻夏管精准化给水,数字化管控。其中,智能灌溉系统只需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就能轻松实现精准控水。

数智水稻示范基地随处可见物联网信息设备。

在稻田中央,基地安装了一套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通过智能虫情测报灯、农情摄像机、水质监测仪等设备,可以对每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湿度等作物生长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除了虫情模块,基地里的农业监测物联网信息技术系统还具有气象、苗情、大屏展示等模块。“人在屋中坐,尽知田园事,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了解作物各方面情况,及时应对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王程淋说,通过高清影像和监测数据,农田里的光照、土壤、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信息一览无余,点开信息化平台上的功能分区,农田气象信息反馈、作物生长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一系列物联网技术映入眼帘,能够更科学地预判识别农业生产风险。

智能设备的助力,让种田不仅轻松,还更精准、更高效,一场生态农业的“智能秀”也就此上演。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诗雨 黄馨月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