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以创新为驱动 以改革为动力 眉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22 09:59:37

责任编辑:


  连日来,高温持续,热浪袭人,炎热的天气映射出眉山实干拼搏的热度——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生产车间内繁忙有序、赶制产品,眉山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一组数据最具说服力:一季度,眉山第二产业增加值174.80亿元,增长13.6%,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增速保持全省第1位,工业经济迎来“开门红”。全市“1+3”产业实现产值408.4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19.2%,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2.7%,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31.4%,医药食品产业同比增长4.0%。

  工业为先,制造为要。近年来,眉山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定扛起省委赋予眉山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使命,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紧扣“1+3”产业发展方向,以创新为驱动,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建设新局面。

  技术迭代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近日,走进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工企业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作人员穿戴整齐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正赶制一批高纯度氰胺订单产品。作为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新材料,今年以来,该企业东南亚订单同比增长30%,出口额突破2.3亿元。

  企业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与从“小”变“强”的进阶之路?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氮肥厂,历经数十载努力,一直怀揣“实业报国”的初心,秉承“诚信、感恩、创新、行稳致远”的立业宗旨,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聚焦眉山“1+3”主导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具有“金象特色”的绿色化工发展之路。

  该企业坚持每年将不低于上一年度销售收入的3%投入到科创研发之中,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取得了多个全球、全国和行业第一,形成了技术创新及储备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早在2006年就成功开发了第一代“加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装置大型化成套技术”,并建成了首套单线年产1.5万吨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后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单套产能扩大到5万吨/年。

  持续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迭代,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2023年10月,该企业自主建设的全球首台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成功投产。该装置采用自主研发、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和绿色氨碳分离技术,单线日产能和各类消耗指标再次刷新世界行业纪录,且关键设备和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投资仅为国外高压法技术的40%-50%,把我国绿色低碳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再一次推向了全球行业新高度。

  产业提升再发力。该企业年产30万吨氰胺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二期于2024年9月投产,投产后产能快速爬坡,目前已经全线满负荷生产,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据介绍,年产30万吨氰胺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坚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使用国产化设备,拥有全球唯一第五代气相淬冷技术和全球首套10万吨级绿色氨碳分离技术。此外,该企业推进的“智改数转”项目——智控中心同步运行。它掌控着各生产区域生产运行、安全环保、产量、能耗等实时数据,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持续以化工新技术深耕绿色新材料、绿色新能源、绿色新农业三大主战场,以创新为依托,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凭借颠覆性节能绿色技术,持续提升现有传统产业;用行业领先技术创新产业链,引领战略新兴产业;用高效绿色新技术和新产品,布局未来产业,稳步实施从高技术原料向新技术材料和功能精细化产品的一体化产业链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眉山总部百亿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努力为中国石化行业蓬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1+3”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今年2月,一则消息让眉山人激动万分: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首个中试转化项目成功落地——由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建,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作为全市首个产业中试基地,主要开展基础研究、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示范工厂、投融资及检验检测等服务。已引进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氢等十余个中试项目,力争5年内引进国内外中试项目60个以上,促进2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在眉山就地转化。该中心的建成投用,有效畅通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堵点难点,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市获批2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标志着我市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进入快车道。”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试铺路,更能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在四川威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各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精密仪器,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出厂要求。据了解,历经五年攻关,该公司最新上市的湿膜透析器(高通型)正改写血液透析市场格局。这款国内首款湿膜透析器于去年11月斩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今年3月正式上市。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首个中试转化项目成功落地、四川威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是眉山“1+3”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剪影。近年来,眉山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聚焦“1+3”主导产业(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今年,眉山积极开展制造强市“五比五拼”行动,重点聚焦进圈强链、有效投资、中试转化、优质服务和园区承载能力,保持“1+3”主导产业发展定力,推动新兴产业进圈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精选赛道,力争“1+3”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

  为培育壮大“1+3”主导产业,眉山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从项目引进、土地供应、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同时,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目前,全市已集聚中创新航、美国雅保、通威太阳能、琏升光伏、万华化学、金象赛瑞等企业,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为经济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实支撑。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上获悉,首批11个试点已正式通过评估,其中就有眉山,将试点发展瓦屋山滑翔伞飞行营地。

  瓦屋山滑翔伞飞行营地目前正处于建设期,预计今年7月可预飞行。营地依托瓦屋山与雅女湖的独特优势,在湖面建起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起降平台,游客可在专业教练指导下从湖面起飞升空,到一定高度后脱离牵引装置飞行,最终降落在湖面平台。投资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高空视角俯瞰湖泊与原始森林,整个时长约为10分钟,适合7至65岁人群体验飞行。”

  作为当地三大未来产业之一,眉山的低空经济已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和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眉山拥有川协3号空域,涉及彭山、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等部分区域,低空飞行真高1000米以下。探索开辟成都与眉山、德阳、资阳等周边城市之间的无人机跨区域物流航线,也被纳入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另外,眉山现有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链匹配度较高。比如,中创新航、杉杉科技已分别进入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产业链;富生电器通过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步布局无人机电机产品。眉山还有3个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机构、4个开设无人机和通用航空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每年约有1400名“飞手”出自眉山。

  好条件引来好项目。今年3月,四川天府新区眉山低空经济产业招商恳谈会在深圳盛大举行。眉山天府新区与辰航卓越科技等多家企业成功签约18个项目,协议金额67.8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有力推动眉山低空经济产业的集群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引与建同步抓。新型储能方面,四川储元世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抓紧推进。该公司主要生产柜式工商业储能、风光储能,家用壁挂式储能、便携式户外储能等各种新能源产品。同样,万华化学年产20万吨新型储能材料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该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建设包括两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厂房及其配套公辅设施,一期计划2025年5月投产,二期计划2026年3月投产。

  今年以来,眉山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以经济发展新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眉山新篇章。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