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用基层治理的“绣花针”织就社区居民幸福网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06 09:09:10

责任编辑:张莉



核心提示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具体工作中怎样结合实际,用基层治理的“绣花针”,为广大社区居民编织幸福网?眉山市东坡区大石桥街道红星西路社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红星西路社区是出了名的老旧社区,甚至带有“老破小”的标签。如今,整个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透水砼铺设路面、粉刷过后的墙面、多元文化墙绘……到处都显现出干净、整洁、有序。

党建引领,开启自治之路。近年来,东坡区大石桥街道党工委聚焦破解治理难题,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老旧小区改造  助力36个小区蝶变焕新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民生工程,更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群众“安居梦”的民心工程。

8月4日,一走进红星厂小区(原红星机械厂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正在发生的变化不禁让人连连感叹。

红星厂小区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作业。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雨污管道已经更换,其效果立竿见影。“往年一遇暴雨,小区很容易内涝,到目前为止,改造后的管道发挥了重大作用,经受住了前段时间几场暴雨的考验。”红星厂小区居民王成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盘踞多年的违建被拆除,违建原址已变成一条条小道和花园,原本破损不堪的路面均铺上了透水砼,墙面也进行了粉刷,在保留了红星厂小区基础风格上继续升华,小区墙面将绘出工业风墙绘以及小区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经过改造后的每一个老旧小区都华丽变身“新”小区,整洁的路面、美丽的绿植、崭新的路灯以及四网合一等变化,使这些小区的环境焕然一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区的文化氛围营造让人赏心悦目,无论是民政局家属区的古风文化元素、兰奇苑小区的清新风格、玫瑰园五区的红色元素,还是即将完工的红星厂小区上世纪90年代工业风,都赋予了小区浓浓的文化内涵,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我们全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眼看着快改造完了,大伙儿都非常期待!你看,以前的违建没有了,环境也变好了,大家住在这里很舒适。”小区居民王世平说。

红星厂小区的休闲凉亭。

红星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刘玲介绍,从2020年第一期老旧小区改造以来,该社区有36个小区进行了改造,小区环境得到了改善,重新焕发了生机,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接下来,还有两个小区将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该社区将继续致力于辖区居民的“新”居梦。

在红星西路社区48个小区中,有44个属于无人管理小区,无物业无维修基金,小区管理难度大。为实现小区自治原则,红星西路社区实行“党委+小区党支部+自管委员会+物业”多方协同模式,社区党委组织小区居民成立自管委员会,有党员的小区成立党支部,多方共同出力,实现居民自治。

灵活运用宣传栏  助力社区经济服务双提升

“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从他们的家长里短中听民声、听需求,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为群众办实事,用‘绣花针’细细织就居民幸福网,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刘玲表示。

过去,红星西路社区各小区的墙面、路灯上被乱贴乱涂上了“小广告”,因其数量多、分布广、清理难,严重影响居民居住环境,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项“顽疾”。该社区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但始终难以根治。

与此同时,不少居民向社区咨询生活中各种维修事宜,但社区一时没有相应资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红星西路社区决定从中“牵线搭桥”。“社区有很多闲置的宣传栏,为何不‘唤醒’这些宣传栏,让它们重新发挥作用呢?”刘玲说,把这些四散在各个角落的宣传栏再次灵活运用起来,既解决了“牛皮癣”,又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红星西路社区组织干部对辖区内闲置便民信息宣传栏进行摸排、建立台账,统一制作广告橱窗,吸纳有业务需求的商家投入到统一宣传中来,并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用于橱窗修复和服务群众,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公益服务创造了条件。

“社区广告不仅方便,还非常实用!不用出小区就可以找商家解决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麻烦,而且‘牛皮癣’明显减少了,社区街面更加整洁了。”兰奇苑小区居民王女士说。

今年,红星西路社区对宣传栏进行了创新,将公益广告与商家信息进行结合,让社区经济有了更大的提升。同时,该社区也在进行团购服务,以优质低廉的价格团购好物,让居民生活购物更放心。

“我们通过社区宣传栏打的广告反响不错。我们在做钢铁回收这个项目,社区根据我们的行业内容和公益广告的环保类宣传相结合,最终设计出了我们的专属广告,既宣传了我们商家,又宣传了环保,一举两得。”鑫泉钢铁经营者余灯烊说。

玫瑰园五区大门口的红色元素墙绘。

如今,小区楼栋,“陌”邻变“睦”邻;街头巷尾,“乱象”变“景象”……这些看得见的成效,是大石桥街道坚持党建搭台,探索社区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体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石桥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始终秉持“促发展、惠民生、增福祉”的理念,探索社区经济与公益融合的发展模式,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谱写“强社惠民”新篇章。

记者手记

参天树木有其根,怀山之石有其基,基层治理的根基源于群众。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红星西路社区巧用小小“绣花针”,为辖区居民逐渐编织出实实在在的幸福网,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是灵活运用闲置宣传栏,都让居民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切感受。

探索社区经济发展路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

精准“下针”,巧妙“绣花”。只有秉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聚焦多元治理模式,携手共筑善治根基,才能有效解决一个个基层治理难题,以更高水准的基层治理成效赋能保障全区高质量发展。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