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8-19 10:12:43
责任编辑:详情
当前,眉山项目建设正“拉满弓”全力推进——
走进市域(郊)铁路成眉S5线岷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不息,焊花四溅闪耀,工人们顶着炎炎烈日,全力冲刺全桥合龙节点。
“我们已全面启动边跨合龙段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准备工作,投入200余名施工人员、30余台套大型设备,实行‘两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现场负责人介绍,力争8月底实现全桥合龙。
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岷江特大桥主跨合龙。
值得一提的是,刚过去的7月,市域(郊)铁路成眉S5线眉山段控制性工程——岷江特大桥198米中跨已顺利合龙。据了解,该桥跨江段全长768米,设有5个水中墩,是国内少见的大跨度无砟轨道铁路桥。由于中跨合龙需在高空完成精准对接,施工团队创新采用“临时锁定+分级张拉”工艺,在合龙前72小时启动连续观测,最终将合龙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198米中跨顺利合龙,标志着岷江特大桥完成了最核心的施工环节,将加快市域(郊)铁路成眉S5线眉山段桥梁工程贯通进度,为后续轨道铺设、机电安装工程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上述负责人表示。
航拍四川大学眉山校区一角
不远处的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一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正全力冲刺9月投用目标。走进项目A区,已完成外装、弱电及安装工程的综合科研楼、北大门和实验室附属用房率先映入眼帘。内部施工中,工人们正精心安装各类设施设备,致力打造舒适高效的科研教学环境。项目B区,1-4栋宿舍楼已全部完工,崭新的建筑外观透着温馨气息,静静等候学子们的到来。图书馆内,工人们正加紧安装书架基座,他们娴熟操作工具,专注投入工作,确保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4.11万平方米,包含21栋单体建筑,分A、B两个施工区域。其中,A区主要有科研综合楼、水利实验室、科研中试平台、北食堂等建筑;B区则涵盖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及独具校园特色的东坡书院等。
图源:市市政工程公司综合管理部
视线转向甘眉工业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尽管高温炙烤,工人们依旧干劲不减。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5月破土动工,目前土方工程已100%完成,基础施工进度较原计划超前15%,预计今年9月底全面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从桥梁工地到校园新貌,从产业配套到民生工程……今年以来,眉州大地活力涌动,发展建设热潮处处可见。一批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发展的强劲态势已然形成,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为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一组数据最具说服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
增长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合力营造的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是各地各部门以改革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的扎实成效。
1月2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投资扩量提质”攻坚,坚定不移抓高质量项目、增有效投资。2月13日,眉山市2025年第一次项目投资拉练现场会暨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项目推进会召开,吹响了抓项目、促发展的“冲锋号”。此后,全市各地各类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落地、加速推进。
拼抢二季度、实现投资“双过半”,关键在于敢作善为、主动作为。
保障项目有序建设,我市严格落实市级党政领导同志联系指导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市直管园区制度,围绕工业、消费、投资等重点行业领域,下沉一线、精准督导、靠前调度。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市直管园区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聚焦锻长补短、细化工作举措,主动以一域服务全局。
与此同时,市发展改革部门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督导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截至6月底,30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7.6亿元,完成率达57.3%;首批2025年“两重”项目已全部开工。
“接下来,我们将紧盯国省增量政策,聚焦高质量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省一系列增量政策机遇,围绕中省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领域和政策投向,紧扣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补短、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深化项目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管理体制改革,在项目储备、争取、落地、推进、考核等环节持续发力,用好政策红利,以高质量项目实施支撑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作聚焦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抓项目增投资,既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也关乎未来供给能力提升和全市经济的韧劲后劲。“拉满弓、上满弦”的眉山,正开足马力向新目标冲刺,奋力拼得全年经济“满堂彩”。
眉山融媒记者:彭林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