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聚焦教育扩容提质 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25 09:54:55

责任编辑:



清华附中眉山天府学校小学部心理课堂。


教育是民生之基

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希望

今年以来

眉山聚焦教育扩容提质

以一系列扎实举措

在校园建设、学生成长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等方面全力奋进

书写出温暖有力的民生答卷

筑巢引凤

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校园建设按下“加速键”,为教育扩容提供坚实支撑。

8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岷江畔的青神县青竹街道,一座充满童趣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青神县实验幼儿园滨江分园。它如彩色积木般矗立在江边,明亮的落地窗、卡通门框……每一处设计都透露出对孩子们的悉心关怀。

“幼儿园从2023年11月动工至今,已经完成了土建验收、设备采购和调试,现在正在做最后的清洁和安全检查。”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规划了360个幼儿学位和60个托班学位,能有效缓解周边小区的入园压力。”

作为青神县人大代表票决通过的民生实事,青神县实验幼儿园滨江分园的建成投用,不仅能有效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更以普惠性托育服务为0-6岁家庭带来切实的便利,为青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家就在旁边的小区,走路过来只要5分钟。以前总发愁孩子入园难,离家近的学位紧张,远一点的又不方便。现在好了,这所幼儿园又漂亮又近,刚才孩子还说想进来玩呢!”居民田丽丽开心地说:“我更看重幼儿园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我家老二2岁多,以后老大上幼儿园,老二也能送托班,我也能找个工作做,这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好事!”

今年,眉山新(续)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8所,计划建成投用4所,将新增学位2000个。目前青神县实验幼儿园滨江分园、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2所学校顺利建成,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备受关注的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目前绝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整体风貌已基本呈现,预计9月投入使用。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的建设不仅拓展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更将为眉山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清华附中眉山天府学校则在招生环节大步迈进,小学、初中招生顺利完成,普高招生面向眉山、成都铺开,为学子搭建优质成长平台,多元教育资源汇聚,持续拓宽眉山教育发展空间。

育心赋能

守护学子成长之路

教育提质,不仅要硬件升级,更要在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保障上持续发力。

在学生心理健康守护上,眉山打出“组合拳”: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组建心理健康流动讲师团,开发80余节精品课程,开设30余个特色工作坊,以“全景浸润”式教育,为学生心灵成长护航;建立“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家访制度,创建3个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多维发力筑牢心理健康防线,相关经验更是作为市州唯一,在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上交流,成为眉山教育提质的亮眼名片。

精准资助托举逐梦之路,更是跑出“加速度”。“我们建立‘国家资助+县级救助+社会援助’全学段资助体系,以标准化档案建设、专项审计为支撑,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画像、动态识别’。”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底,已为全市38109名家庭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分别提供生活补助、发放国家助学金,用“应助尽助、该助快助”的力度,让教育公平底色更鲜亮。

教育帮扶则聚焦“强校带弱校、优师扶新师”。建强“智力库”,遴选23所市内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与薄弱学校结对共建;充实“人才库”,选派骨干教师、管理团队开展2—3年支教挂职,既“输血”送教送培,更“造血”带队伍、建机制;创新“交流库”,搭建线上互访平台,组建以优秀校长、教师、班主任、教研员为坊主的工作坊,通过“集中授课+资源共享+协同教研”,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课程开发,推动帮扶从“单点支援”向“协同共进”升级,实现教育资源“滴灌式”下沉、“裂变式”成长,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从硬件扩容筑牢发展基石,到软件提质守护成长温度,眉山教育正以实干姿态,在民生实事赛道上加速奔跑,传递民生温度。让“学有优教”的美好愿景,逐步照进现实,为城市发展培育更多栋梁,为眉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