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四川新闻

“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赵军: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

新闻来源:川观新闻      

更新时间:2023-07-31 09:42:08

责任编辑:雷尧


7月30日晚,中共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被授予殊荣。

受访者供图。

在四川应急系统,赵军以“铁人”著称:日常安全检查总是冲在一线、抢险救援总是冲锋在前、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精益求精……作为熟识的朋友,记者尝试从几个片段记录下这位“应急铁人”。

从“门外汉”到“专业”:每周下井一次

初次了解赵军的故事,是从资中县葫芦寺矿业有限公司井下操作工尹志军的口中。那是一次至今令他心有余悸的事件。

2022年3月17日,正在300多米深的矿井里操作采煤机的尹志军突然听到一声刺耳的警报声传来!

“坏了,可能出事了!”尹志军的心顿时提到嗓子眼。工长跑过来,组织大家往井口撤离。随着晃晃悠悠的“猴儿车”慢慢升井,尹志军紧张的心情慢慢恢复正常。

到了院里,尹志军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戴着安全帽的“陌生人”情绪很激动,大声呵斥着几个矿领导。

后来跟工友聊天,尹志军才知道那个“陌生人”就是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那天,赵军率队下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108m水平暗斜井挡车栏处于开启状态。

“这个很危险,串车提升过程中一旦发生断绳、脱钩后果将不堪设想,轻则撞坏沿线的电缆、设备,重则将危及下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赵军当场责令矿方立即排除隐患,将挡车装置恢复成关闭状态,并向现场作业人员和陪同检查人员普及违章违规的危害性。

“专业”“懂行”。从那天起,尹志军对这个不时出现在生产作业一线的应急局长多了几分好感。

“专业?”赵军后来听到这一评价后感慨道:“其实当时我也是个门外汉,但我给自己定下了个目标:每周下井一次。”

“打过很多次退堂鼓,安全生产工作很难,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于一体。”赵军坦言,刚转岗到应急管理局的时候,需要学习的很多,“但又不能不学,我多学一点,多找点隐患,群众就能安全一点。”

赵军(前)带队在煤矿下开展安全检查。

在救援中探索经验:现场撂下狠话“不准走”

“当应急管理局局长容不得半点马虎。”赵军向记者回忆了这样一件事:2021年12月13日23时许,接群众举报,资中县水南镇火车站货场旁铁路桥附近有较大液化气异味,疑似发生液化气泄漏。赵军立即赶往事发现场,会同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对周边燃气管道进行检测。经过仔细检查,燃气管道没有问题,但周遭的气味让赵军放不下心,处置陷入僵局。

“天这么黑了,又这么冷,要不我们今天先把警戒线拉起来,等天亮上班后再处置。”身边有人小声提议。

“今天这事不查清楚,谁也不能离开现场。”赵军撂下“狠话”。在组织相关人员对情况进行分析时,他提出两种可能性——一是有人在这附近倾倒东西,二是附近小作坊排放了异物。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排查,最终确定是一家私人液化石油气作坊向铁路桥附近倾倒了约5公斤液化石油气废液。“还好处置及时,不然极有可能发生事故。”

自此之后,液化石油气的安全问题,将赵军时刻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了。

当时,资中县市场上流通和存储的气瓶多达八千余个,各种规模的配送站分布于城区,各类配送站点规模小、水平低、监管难度大。部分配送点甚至设立在小区、市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加上配送人员本身专业知识及安全意识良莠不齐,给整个液化石油气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液化石油气瓶一旦出事就是大事。”赵军坦言,那次事件后,他就在思考如何有效解决液化石油气安全问题。

给上级相关部门报告,走访调研,召开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那段时间,赵军一直在探索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新思路。

经过反复酝酿、探讨,在他的推动下,与住建部门协商制定“资中县城区液化石油气集中配送制度”。

集中配送制度的核心是“五专一码”的管理新模式,五专包括专点储存、专业管理、专车运输、专人配送、专业宣传;一码为二维码,对全县瓶装液化石油气瓶实行二维码认证管理,二维码内信息包括气瓶标号、气瓶条码、下检日期、产权单位、出厂重量、气瓶规格、生产日期。

如今,在资中县几乎每一个液化石油气瓶都有二维码,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查看到相关安全信息。通过制度的创新,资中县正一步步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行为,减少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环节安全隐患。赵军说:“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

2023年初,赵军获评“四川省首届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

组建社会救援队:五次登门“拉人入伙”

2022年夏,四川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8月14日晚8点,资中县双龙镇铧头场村和重龙镇歇山庙村交界处发生1起荒火,已经太长时间没有得到雨水浸润的杂草早已干枯,火势迅速蔓延,现场阵阵浓烟。

离火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3户人家。“要尽快将火扑灭,不能让村民丢了家园。”赵军负责现场指挥工作,为了解火情,他不断趋近火点,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午夜时分,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灾害发生时,怎么才能最快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望着火场留下来的灰烬,赵军陷入沉思。十几个协助搬运打火装备和物资的村民,让赵军找到了方向——动员群众参与,组建一支家乡社会救援队。

“资中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足,迫切需要补充救援力量,打造一个属于资中县民间社会救援力量的品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于是,赵军决定吸纳“志同道合”的民间救援力量参与组建队伍。

但是,要让人加入这个没有工资报酬、还需要自己贴钱补贴生活的队伍困难重重。

赵军最先想到的是当过内江市蓝天救援队队员的资中人周红军。

2022年10月,接到赵军电话后,周红军觉得很意外,因为他和赵军只是萍水相逢。得知赵军的来意之后,周红军第一时间拒绝了:“从零开始组建一支队伍,难度太大了。”

赵军没有放弃,第二次见面时,他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上百页的计划书,包括组建方案、运营模式、装备人员、训练内容等。就这样,5次登门拜访后,周红军终于松了口,成为救援队第一个“入伙”的队员。跟随周红军步伐,10多名分散各地的资中籍救援队员纷纷加入。

除了组织人员参与,赵军还帮忙寻找办公场地,争取车辆保障。就这样,救援队发展到了101名队员。今年4月1日,资中天雷救援队正式挂牌成立。建队以来,先后参与应急救援演训任务36次。

“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平日走过大街小巷的时候内心会很踏实。”谈及工作,赵军这样说。

(受访者供图)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