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法院版微电影《在路上》 讲述眉山法官故事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1-05 10:40:35      

责任编辑:


古笑言 见习记者 李幸
 

微电影海报。
 

微电影截图。
 
2015年12月20日,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原创法治微电影《在路上》,影片的编剧、导演、演员、剪辑等均由眉山两级法院干警独立完成。该片全长41分钟,是全省首部法治题材公路片,在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发布后网友好评如潮,当天点击人数破万次。
 
这部被网友称为法院版“西游记”的微电影取材自真实案例,是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三部原创微电影。影片在展现法院公正办案、司法为民的同时,真实地反映了在当前司改背景下,法院干警的心理状态以及转变。全片最大的隐喻是“法官在路上,法治也在路上。”
 
拒绝“高大全” 致敬基层平凡法官
 
影片以3名法官巡回审判为主线,在深入乡村开展巡回审判中,3名法官审理了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开导了因父亲犯罪而心事重重的留守儿童,调解了农村婚姻纠纷。在处理案件,与当事人、当事人家属、基层老百姓的接触中,法官们也在不断反思、改变,最终实现了自我升华。
 
影片首次采用“公路片”的形式加以拍摄,影片既有笑点,也有泪点。“当年某人,和女神,只差最后三个字没说出口。”听到大家对侯正义的戏谑时,侯正义略显害羞的表情让人觉得有趣,而当“女神”周舟说起小梅的故事时,又让人同情和感动。在笑点和泪点中让人不经意间懂得法律知识与内涵,“我们拍摄微电影,是要让公众了解真实的法官群体,进而引发社会对法治的思考。”微电影的主创、导演青年干警唐寅书说。
 
苍翠的青山、蜿蜒的盘山公路、潺潺的溪流……为了全面真实反映巡回审判工作,干警们深入眉山最偏远的乡村取景,并首次采用航拍和轨道拍摄。但由于是单机位拍摄,加上大量参演干警是初次“触电”,一个镜头多的要NG几十次。“有时我们从中午直接拍到晚上11点,在偏远乡村里有时只能用饼干充饥,剧组中每个人也是累并快乐着。”影片拍摄人员告诉记者。
 
围绕法律“热词” 3年连推3部力作
 
影片发布后,网友纷纷点赞。“不光案子办得好,个个演戏也不赖,赞!”网友“站住借个吻47647376”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已连续推出《我在柳江法庭的那些日子》、《达瓦里希》、《在路上》3部原创微电影,全部由法院干警独立创作完成。3部作品始终坚持幽默有趣的亲民风格,讲述基层法院和法官的真实故事。
 
四川省首部法治微电影——《我在柳江法庭的那些日子》以微电影领域鲜见的“80后”法官为主人公,讲述了叛逆不羁的年轻法官张扬,初入法院工作不顺、恋爱失意,在基层锻炼的过程中,结识了性格古怪的庭长管德宽,在管德宽的帮助和基层法庭“让老百姓要走的路由法官来走”的工作精神影响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该片荣获全国法院系统首届十佳微电影,并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肯定。
 
《达瓦里希》则讲述了眉山市两级法院在“诉非衔接”试点中创新了诉讼辅导工作,新上任的诉讼辅导法官与一位老上访户“斗智斗勇”,最终帮助其解开心结,重新就业的故事。影片发布后,拍摄地“大三线”建设旧厂址成为眉山婚纱、摄影发烧友的热门地,“诉非衔接”这个专业词汇更是一度成为眉山民间热词。
 
“三部曲”的拍摄经验,让一支专业的法院微电影拍摄队伍逐渐成长起来。通过实际拍摄锻炼加上干警自学,全市两级法院现有电影专业编剧7人,常驻演员30余人,关于法官的故事将不断更新。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