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仁寿男孩患尿毒症 乐观面对渴望早日回校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3-31 11:22:31      

责任编辑:



病榻上的李润仍然坚强乐观。
眉山网记者 梁昊 文/图

“宝贝不要怕,一会医生会先帮你打麻药,做手术时就不会疼了。”1月6日,在华西医院的手术室外,母亲魏翠英安慰着即将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的儿子李润。尽管魏翠英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但她依然保持镇定,做儿子最坚强的后盾。手术很成功,如今,李润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继续住院治疗,坚强乐观的他渴望能早日痊愈,重返校园。

男孩不幸患尿毒症  仍乐观配合治疗

“尽管李润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很成功,但是他现在的肾功能相当于4岁小朋友,要想彻底治好他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肾。”魏翠英表示,2月25日,他们已经在华西医院进行了换肾排队登记,“现在就等看有没有合适的肾源了。”

自从2015年7月李润被查出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来,魏翠英家已花费了约16万元,这对一个仅靠父亲打工挣钱养家的四口之家来说,已是釜底抽薪的开销了。对于将来儿子换肾的费用,夫妻俩一筹莫展。

“儿子才9岁,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不能不救他。”魏翠英说。对于儿子的治疗问题,全家人一致决定咬牙坚持,除了拿出家里的积蓄,他们还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尽最大努力让儿子得到最周全的医疗照顾。

如今,李润每天要做四次腹膜透析。“儿子常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出院,我只能说快了快了。”魏翠英说,每次看到儿子被病痛折磨,心里就像被针扎般难受。

不过,让魏翠英感到欣慰的是,李润非常懂事,从不喊疼,也从不抱怨,总是积极配合治疗。

魏翠英熟练地帮李润做腹膜透析。

渴望好心人帮忙 盼早日重返校园

年仅9岁零5个月的李润,本是仁寿县文林镇第三小学四年级四班的一名学生,自从患病住院后,就只能整天待在医院接受治疗,无法回学校上课。

据李润介绍,为了让自己和姐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陪着他们搬到了县城。为了节约房租,三人挤在一间月租300多的老旧房子里,母亲一边照顾两个孩子,一边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李润说,他很想念老师和同学们,想早点回学校上课。“我怕落下课程,怕会留级,这样就不能跟原来的小伙伴们一起上学了。”

“虽然很想回学校,但他还是有顾虑的。”魏翠英说,以前他爱热闹,常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自从手术后,就开始变得有点自卑,有意识地躲避人群,“他总觉得身上带着导管和尿袋会有异味,怕别人不舒服。”

目前李润的情况不是很好,血压常高达190,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数字。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难以治愈,肾源的等待也遥遥无期。魏翠英说,希望儿子能挺过重重难关,等有合适肾源的时候就做手术,“我们也知道手术费用不菲,后期治疗费用也很高,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感激不尽。”

【采访后记】为照顾儿子 母亲成“透析专家”

3月24日,再次见到李润时,魏翠英正在帮他做腹膜透析。

“儿子很坚强,每次做腹透时都很安静,即使疼也不会哼一声。”魏翠英一面说,一面轻轻掀开儿子肚上的纱布,取出导管,将儿子体内的腹透液边称重边放出。待到1200毫升左右的旧腹透液放出后,魏翠英又将从恒温箱中取出的新腹透液放到电子秤上,边称重边输入李润体内。在长达半个小时左右的腹膜透析过程中,李润几乎一直闭着眼睛,有时眉头微锁,但始终安静。

2月29日记者采访后不久,魏翠英便给儿子办了出院手续。“放弃血液透析,选择自己在家做腹膜透析也是出于无奈。”魏翠英说,腹膜透析费用相对少一点,大女儿还在县里上初二,回家可以兼顾照料她。

如今,李润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要换一次腹透液,每隔4小时再换一次,遵循着一天4次腹膜透析的医嘱频率。除了做腹膜透析外,李润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自学。

出院时,魏翠英给儿子买了一个月疗程的腹透液,20件腹透液共计5000多元,再加上降压药等各种药物、纱布等,每个月单是治疗费就要7000元左右,更不用说肾移植及后期费用了。

为了给儿子治病,魏翠英一家四处借钱。“不少好心人听说李润的事后,主动给我们捐款,几百上千的都有。”魏翠英说,“3月5日‘雷锋日’当天,学校筹集了2000多元捐款,对每个为李润捐钱的好心人我们都很感恩,每一笔善款我都有记录,期待来日能够回报。”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