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彭山:土地“双挂钩” 村民喜迁新居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4-19 09:21:19      

责任编辑:


 
合力村村民新居一角。
 

合力村新貌。
 
眉山网记者 李幸 文/图
 
“做梦都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住新房子。”近日,彭山区黄丰镇合力村76岁的周桂英老人终于搬进了盼望已久的新家。与周桂英一样,搬进新家的还有合力村其他参与土地“双挂钩”的其他村民。
 
土地“双挂钩”,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单来说,就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拿到城里来用。这样可以实现现有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在土地“双挂钩”政策的支持下,政府为合力村村民盖起了新房,圆了村民们的“住房梦”。
 
“拎包入住”新房 开启新生活
 
搬进了新房,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好吗?近日,记者来到合力村,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
 
走进合力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小楼门前是干净的乡村公路,绿树、篱笆、古色古香的文化宣传墙,构成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过得好着呢。现在大家都住得近了,互相串门也不孤单了。”周桂英说,4月初,自己搬到了土地“双挂钩”合力村安置区,搬来之前,当地政府已经配套安装好了天然气、自来水、电话、电视,还给小区架设了专用电线,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周桂英的一天,从送曾孙上幼儿园开始,不同于之前走山路,如今,她只要将孩子送到村广场,就有校车来接。送完曾孙,周桂英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她和村里的老人们可以休闲娱乐、运动闲聊,更重要的是,可以见到姐妹杨学彬。“我俩从小就认识,感情好,可是以前住得远,少有走动,现在住得近了,又可以搭伴儿了。”周桂英说。
 
在“日间照料中心”待到下午,周桂英到广场等校车送曾孙回来,然后回家做饭。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她都能在便民超市买到。在那里,村民们还能直接交水电气费。“现在过的日子不比城里差。”周桂英感慨道。
 
崇尚健康文明 建设新农村
 
“打开父母的心结”“倾听父母的往事”……在合力村村文化广场上,随处可见“新二十四孝”。“百善孝为先”,合力村用简单明白的方式让村民学会新孝道。
 
“村民搬进了新家,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彭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合力村为代表的乡村正在进行电商服务站、“寿乡党群平台”打造。其中,“寿乡党群平台”主要包含党建、便民、阳光政务、监督举报、三产旅游、惠民政策等六个方面。平台位于合力村便民服务中心处,建设完成后,村民在村里就可以了解政策规定,办理与自身切身相关的事情。电商服务站则可以帮助村民进行网上购物,销售农产品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