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讯(记者 李幸)近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寿牛角寨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记者从仁寿县文管所了解到,牛角寨将于今年启动生物病害等综合防治研究,试点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推广至全国的石窟石刻保护。
牛角寨石窟位于仁寿县高家镇英头村,包括牛角寨、坛神岩近2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101龛、1519尊;佛像雕刻精美,是盛、中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艺术在仁寿地区的部分缩影,四川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在牛角寨石窟千余尊大佛中,44号“弥勒大佛”高15.85米,宽11米。据专家评价,该尊大佛是我国最大也是唯一一尊大佛半身造像胸像,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在造型、布局、开凿方式等方面极为相似,可能为乐山大佛的试雕品、蓝本。由于受苔藓、地衣、霉菌等影响,牛角寨佛像受到生物侵蚀,风化严重。
4月2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前往牛角寨,圈定了10处试点龛窟。除了牛角寨大佛以外,坛神岩上受生物病害影响严重的几龛造像均被纳入了试点。仁寿县文管所负责人表示,牛角寨试点的治理耗时约五年,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进行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