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万晓红 文/图

80岁的张文化老先生游兴甚浓。
“蜀中风月约老泉,三苏眉州祭先贤,古祠新生复遗风,东坡翰墨续豪情。”4月19日,眉山风和日丽,春意融融。经过两年多的震后闭馆抢救维修,三苏祠开门迎客。当天,国内13个省(市)60位苏氏宗亲代表共襄庆典盛会,分享苏族荣光。
三苏祠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自2013年闭馆修缮,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开馆之日,期待已久的眉山市民和外地游客为一睹古祠新生,不辞辛苦早早守候在三苏祠大门外。
翠竹掩映的三苏祠,让研究哲学的张文化老先生欲罢不能。
“苏东坡在眉山度过了宝贵的青少年时期,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址。”80岁的张文化4月13日从北京专程来眉,只为一睹东坡故居,结果到三苏祠门口傻眼了,古祠仍在修缮闭馆尚未开放,他只好临时决定去乐山参观郭沫若故居。从乐山返回成都苦等5天后,4月20日三苏祠开馆第二天,张文化再次来眉,得偿所愿。
“三苏祠是传承三苏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张文化感慨道,这片“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神奇土地,孕育了名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苏父子。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历史作用。特别是苏东坡,能够在政治上坚持原则,在政治波折中不退却,他代表了历代中国文人的风骨。
值得一提的是,《收藏投资导刊》主编苏娟欣闻眉山三苏祠修缮重光大庆,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当天的开馆仪式。苏娟是苏东坡的拥趸,因缘际遇,寻根问祖。关于苏娟与苏东坡的缘分,可以从苏娟千里赴眉山说起。
苏娟一直景仰苏家,此次受眉山苏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苏庆文之邀来眉迟迟未归,冥冥之中觉得自己似乎与三苏有些缘由。在档案馆里翻阅宗卷,苏娟竟然发现自己是东坡长子苏迈的后人,才知道自己“豪情真挚有来源”,与苏东坡的“相遇”也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激动之余,她当即打电话告知远在山东的父亲。苏娟说,作为苏氏后裔,传承三苏文脉更是义不容辞。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他经历了北宋几个帝王执政时期,乌台诗案是他一生重大的转折。但他40多年官宦生涯,居庙堂之高,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为善一方。特别是他的为官之道,‘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的警句,我辈当时时牢记。”再次与三苏祠相逢,在三苏祠博物馆藏书阁,苏氏宗亲代表们翻阅着有关苏东坡生平的书籍,体会先辈的人格魅力,谨记苏氏家规家训。

经过两年多的震后闭馆抢救维修,三苏祠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