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走进魅力武阳:传统民俗韵味浓 扎根基层乐百姓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5-08 10:35:21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武阳镇的文艺爱好者一起学习。
 

武阳镇的文化爱好者一起学习舞蹈。
 
核心提示
 
“武阳故事多,这里充满喜和乐,如果你到这里来,收获一定多……”5月4日下午,在彭山区武阳镇的文化站里,64岁的该镇五一社区居民潘君正在排练自编自导自演的歌曲《武阳故事》,一同来排练的群众听了他的演唱后不由地鼓起掌来。原来,每周的1、3、5都是武阳镇文艺者们来文化站排练的时候,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而这只是武阳镇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武阳镇完善了基础设施,文艺队伍不断壮大,特色文化团队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思想氛围。如今,武阳镇文化已经成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里的一颗闪亮明珠,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为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做出更大贡献。
 
建院坝 添设施
 
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新平台
 
走进彭山区武阳镇的综合文化站,宁静而优美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在文化娱乐广场,居民们正舒展筋骨,锻炼身体;在图书阅览室,人们正在看书;在电子阅览室,几位居民正在上网查阅资料。老党员张家明说:“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让我们生活得又健康又充实,大家都高兴得很”。 “综合文化站包含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文化娱乐广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彭山区武阳镇综合文化站的多功能厅里,文化站站长郭建旭介绍,文化活动要开展,平台阵地很关键,经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建成占地约3亩,集多功能活动室、道德讲堂、电子阅览室、武阳大舞台及各种文体健身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着力弘扬我镇传统牛灯民俗文化,增强乡村文化魅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这是武阳文化站一直坚持的工作宗旨。每年春节期间,该镇都组织开展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活动开展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还吸引不少邻近乡镇文艺队来参演。
 
  同时,多功能活动室长期开放,坚持每月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文艺骨干培训等,2015年开展妇女手工编织培训3期、法律讲堂4期、安全培训4期,参训学员1800人次。定期邀请市、区道德模范来道德讲堂讲课,不时安排身边好人讲述“凡人善举”。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群众既能从中学习受教育,又能增长见识强技能。
 
抓传承 揽人才
 
走出群众性文化发展新路子
 
“文化院坝建好了,关键还是要用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化院坝和文化人的作用。”郭建旭说,为了充分发挥文化院坝的作用,我们每周都会有小型的文体活动,每个月也会组织全镇型的文体活动,比如坝坝舞、健身操、唱歌、小品比赛等,一年到头活动不断。
 
  胡永明是武阳镇群众公认的“文艺人”,也担任了五一村文艺队队长。胡永明时不时地就会拉上队伍来到文化站多功能活动室排练,“自从文化院坝建成后,我和我们文艺队的成员们自发地编节目、写剧本、演节目,去年我们编排的舞蹈《今夜舞起来》还获得了全区2014年首届坝坝舞比赛一等奖呢。”
 
  更为难得的是,武阳镇还成立了业余文艺队伍,郭建旭介绍,目前该镇有9支活跃的业余文艺队伍。在武阳镇,6个村1个社区都有文艺爱好者、文艺骨干,每支文艺队都有各自特色舞蹈、曲艺、小品等节目,经常为所在村的群众演出。
 
  “但凡有公共活动,文艺骨干们都主动要求参加,无偿教群众跳广场舞,群众都纷纷点赞,俨然成了大家心中的‘明星’,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政策宣传方面更具实效性,有力推动了该镇党委、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郭建旭告诉记者。
 
  牛灯表演是武阳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起源于三国时期,经过传承和发展,已从过去的拜年、唱山歌表演形式,演变到了舞台表演。牛灯表演在区民间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现场更是深受群众喜爱。
 
  “‘武阳牛灯’、‘刘家大院’正在申报‘非遗’项目。”郭建旭介绍,同时为了扩大特色牛灯表演的影响力,提高武阳知名度,镇文化站在丰富牛灯表演内容的同时,不断扩大队伍规模,牛灯表演从过去只有一个村全面延伸至每个村(社区)。该镇文化站还坚持每年邀请专业老师对各牛灯骨干队开展培训,为传承本土文化揽住了人才。
 
  随着武阳场镇建设的不断完善,来文化站活动群众不断增多,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现有文化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群众要求。镇政府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添文化站设备,充分发挥文化站各项功能。
 
  通过努力,武阳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惠民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该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采取有力措施,增强乡村文化魅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建设文化繁荣的武阳作出新的贡献。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