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双抢”农忙时。
据悉,今年丹棱插秧面积为12.21万亩,小麦收割面积为2.93万亩,油菜收割面积为6.3万亩,截至5月10日,丹棱插秧作业已经完成60%以上,小麦收割面积超过95%,油菜收割面积超过80%。
目前,身处“双抢”一线的干部群众仍然奋战在田间地头,确保抢收,颗粒归仓;抢种,应种满种。日前,眉山网记者兵分多路深入丹棱各地田间地头,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劳动场景。

村民正对油菜进行脱壳处理。眉山网记者 张成锋 摄
近日,丹棱县张场镇小河村的村民们起早贪黑,抢收抢种。图为村民文国强一家正在收割油菜。眉山网记者 赵娜娜 摄
五月九日,丹棱县仁美镇小桥村村民正忙着运送将要移栽的秧苗。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摄
近日,丹棱县仁美镇严沟村的土地上机声隆隆,两名驾驶员互相配合,把收割机开进油菜地里,不一会儿,一亩油菜便被收割完毕。
“机收油菜速度快,省时省力又省心,帮了我们大忙。”一潘姓村民高兴地说。
“每年油菜收割季节,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不少外地来的收割机开进地里,帮助村民进行双抢,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仁美镇相关负责人说。周晓燕 眉山网记者 赵娜娜 摄
5月9日,在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7组,村民们或收割油菜,或抢种水稻,田野中一派繁忙景象。图为当地村民宋淑均在移栽秧苗。眉山网记者 赵娜娜 摄

5月8日,在丹棱县张场镇大木河村,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眉山网记者 赵娜娜 摄

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眉山网记者 张成锋 摄
机械化插秧 农民省钱又省力
机械化插秧速度快,质量高,深受欢迎。
眉山网讯(记者 林茂春 文/图)5月9日,艳阳高照,伴随着一阵阵插秧机的轰鸣声,丹棱县仁美镇小桥村1组一块两亩多的稻田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整齐地插好了秧苗。这是丹棱2016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开始机械化插秧的第一天,不少村民来到稻田边围观。“真快啊,而且插得很整齐。”一名村民赞叹道,“人工栽插的话,这块田需要5个人插上整整一天。”据介绍,当天使用的是与其他插秧机相比速度较慢的手扶步进式插秧机。
机械化试插的第一块田是家庭农场主黎可学的稻田。黎可学是小桥村5组村民,去年4月,他在当地流转了137户农民的土地,总面积达287亩,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我的目标是生产无公害稻米,机械化试点为我提供了有利条件。”黎可学高兴地说,政府部门提供机械设备和技术指导,开展机械化生产,收完油菜就可以快速投入插秧,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据了解,丹棱2016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在仁美镇小桥村、正安村、光明村、高河村进行机械化试点,试点面积达5000亩。为推进项目顺利实施,该县通过组织、制度、技术等多重保障,有序推进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小麦(油菜)机收、小麦(油菜)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测土施肥等多项工作,接下来还将陆续完成管水、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水稻机收、稻草机械化粉碎还田、小麦(油菜)机械化直播等工作。据悉,通过轮作保护性耕种技术,小麦(油菜)将实现增产2%,水稻增产4%,亩增收80元;大力推广保护性耕种机具,每亩还将节约成本60元,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实现节本增效7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户增收。据介绍,丹棱今年机械化插秧面积预计将达到1万4千余亩。
采访后记:互帮互助亮风尚 不误“双抢”助增收
安然
“农时不等人,错过了庄稼就没有好收成。”如今正值“双抢”农忙时节,连日来,在丹棱广袤的田野上,“双抢”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处处涌动丰收的喜悦。为抓住晴好天气,不误农事,丹棱干群也各自发挥力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抢收抢种,保质保量打好“双抢”之战。
相关部门、乡镇积极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双抢”,送技术送农资,调剂秧苗、协调灌溉用水,抓督导、争进度,抓田管、保增收,加强宣传引导,推进秸秆禁烧……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春耕时节人手紧缺,丹棱农民也发挥主观能动性,邻里互助合作,收运油菜、清运秸秆、播种作物……掀起了互帮互助、抢收抢种高潮。一幕幕互帮互助奋战“双抢”的情景,既充满丰收的喜悦,也展现出劳动人民朴实的优秀品质,传播着积极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