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补贴”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我市走出具有眉山特色的统筹城乡之路。眉山网记者 杨槐 摄
眉山网记者 严丹玫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去年5月以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的措施。
政策出台后的5-12月,我市商品住宅销售294.5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64.3%,其中农民工和农民购房占比高达68.3%。
东坡区金花乡白塔村农民王冬一直有个梦想:在城里买套房子,有个安稳的家。他认为,在城里买了房,孩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家人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城里优越的环境。
得益于眉山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的支持政策,今年1月,王冬在城区眉州大道西段某小区购买了一套94平方米的房子。总价45.6万,优惠后40.9万,首付不到9万,按揭20年,每月还款2200元。
付完首付,进城购房之路只走了一半。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眉山出于什么目的?怎么让农民工和农民顺利进城?顺利把房贷还上?时值“购房补贴”政策出台一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顺应民意
走具有眉山特色的统筹城乡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农民实现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市住建局城建科负责人坦言,“我们出台‘购房补贴’政策,是顺应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的需求,是走具有眉山特色统筹城乡之路的结果,是城镇化的需要。”
我市是一个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年轻市,要富裕农民,就要最大限度减少农业人口,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城入镇,就近城镇化。
农民工和农民进城入镇愿望强不强?他们有什么顾虑?有什么需求?
为准确了解全市农民的真实愿望,2013年,市委、市政府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覆盖全市农民的“四个转变”意愿调查,共调查782828户、1611599个劳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农民愿意转为城镇居民、产业工人、三产经营(从业)者。
根据农民的转变意愿,我市结合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帮助每村每户制订转变规划,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并鲜明提出了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即:以工为主、统筹城乡,推动农民变产业工人;以城为主、统筹城乡,推动农民变城镇居民;以农为主、统筹城乡,推动农民变现代农业业主;以游为主、统筹城乡,推动农民变三产经营(从业)者。“四有目标”,即实现“有资产、有岗位、有技能、有保障”。“四种模式”,“统”是抓手、“人”是核心、“转”是关键、“房”是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有资产”核心是解决农民工在城镇有住房的问题。
政策支撑
让农民工和农民进得了城
为让农民工和农民顺利进城,扎实推进具有眉山特色的统筹城乡之路,我市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在出台“购房补贴”政策前,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对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土地双挂钩项目和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征地拆迁的安置对象,原则上实行货币化安置。
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与银行对接开发了“农民安家贷”、“爱家分期”、“安居贷”等金融产品,有力保障了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装饰装修、购置家电等多种需求。
强化公积金支持。将有进城购房落户意愿的农民工和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允许其缴存住房公积金,夫妻一方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以上即可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保障农民在农村享有的权益。农民工和农民到眉山中心城区、县城及重点镇购房但户籍暂未迁出的,其在农村享有的权益不变。在眉山中心城区购房的,尚有1名及以上家庭成员户籍未迁出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不变,按规定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在其余县城购房的,无论是否迁出户籍,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均保持不变。
此外,稳步推进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农村居民到眉山中心城区、县城及重点镇购房落户后,可自主选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的后顾之忧。
繁荣经济
让农民工和农民还得上款
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被业界称为“眉山经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者认为,“眉山经验”能产生多大效果,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趋势。因为劳动力市场事关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后是否能还清贷款。
购房后,如何还贷?王冬算了一笔账:父母在老家务农,家里的田和果园租给别人经营,每年能收入1.3万元;自己在一家物业公司当部门经理,每个月收入近5000元;爱人在一家物业公司做后勤服务,每个月收入2400多元,“算下来,全家一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房贷一年2万多元,以后生活压力并不大。”
王冬的还贷账,只是我市众多进城购房农民还贷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我市实体经济的繁荣与振兴。
GDP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8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位居全省第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仅次于成都……眉山,“川Z”城市屡创“川A”奇迹,成为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级市。
我市着力培育“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创业体系,大力创造就业岗位,农民工和农民就业岗位占新增就业岗位的69.1%。建立了1亿元的眉山市创新创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人才激励专项资金。市、区县建立创业孵化园7个,对包括农民工和农民在内的返乡创业者实行免费入驻、免费指导、免费培训。
我市坚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多权同确”,积极引导农村承包地规模规范流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源有偿退出、农村住房和所购商品房“双抵押”等方式,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强农民进城购房能力。
目前,眉山的中、农、工、建四大行都提供农民工和农民购房贷款,外界一度担心农民购房贷款的呆坏账率,但实行到目前,农民工的呆坏账率为0.04%,而城市居民达到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