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土鸡养殖户变身电商达人 带动乡亲同致富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6-25 09:28:22      

责任编辑:


 
全市“双争活动”先进事迹报道之二
 
电商达人吴勇智: 艰辛创业终成功 带领乡亲同致富
 
眉山网记者 卫琳霞
 
 
吴勇智为村民指导养殖技术。
 
怀揣5000元,他敢闯敢试,走上艰辛创业路;百折不饶,在第一年亏损4万元情况下他选择重新出发,在实践中摸索出土鸡标准化养殖之路;铁肩担责,他牢记党员责任,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走上奔康大道……他,就是小吴土鸡的创始人、青神的电商达人,青神县瑞峰镇中岩村5组的吴勇智。
 
作为一名光荣的党员,用青春和汗水努力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吴勇智自觉遵守党章党规,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带领200多名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他先后获评青神县首届“十佳创业明星”、眉山市“乡村好青年”,成为农村党员的一个标杆。今年初,在由团市委主办的眉山市“青春眉山、创赢未来”首届青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上,他的《让土鸡飞》项目晋级十强。
 
打工仔返乡创业
 
土鸡“孵出”创业梦
 
2012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吴勇智回到家乡,将自己打算返乡养鸡的想法告诉了家人——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他在外地当厨师的时候,想要回家养土鸡的念头就开始在心里萌芽:土鸡市场需求旺盛,而家乡风景宜人,人烟稀少,没有污染,地盘开阔,是养殖农家生态乌骨鸡最合适的地方。
 
不料,吴勇智的想法一出口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父母以“家里条件本就不好,一旦亏损,对全家人来说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为理由拒绝支持他回乡创业。吴勇智没有灰心,揣着打工存下的5000元钱,毅然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万事开头难,说养鸡很容易,做起来却难。一开始,纯种乌骨鸡在市场上很难买到,鸡苗如何解决就是个大问题。冒着风雨,顶着烈日,吴勇智骑着摩托车到各地农户家里寻找合适的鸡。散养的鸡饲养量少,农户不愿意卖,他就磨破了嘴皮缠着别人说好话,甚至高价购买。多番曲折后,吴勇智买到一台孵化机,孵出1000多只土鸡苗,解决了鸡种难买的问题。
 
然而,其他问题又接连而来。由于经验不足,2013年,吴勇智农场的鸡死亡过半,血本无归,给了他沉重打击。恰在这时,父亲又不幸摔伤,母亲一直在成都打工,抽不开身,弟弟还在念书。吴勇智一边要照顾父亲,一边经营鸡场,眼前的一切都必须由他应对。
 
“白天就在家修鸡舍,晚上去城里医院照顾父亲,每天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但心里有坚持,觉得熬过了就好了。”回忆那一年的辛酸,吴勇智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中一个值得纪念的“坎”。
 
在他的坚持下,问题被一一解决,鸡场养殖逐渐走上正轨,家人也接受了他的创业梦想。
 
销售遇阻
 
网络平台打开市场大门
 
2012年5月,吴勇智鸡场的土鸡开始产蛋了。在产蛋高峰期,每天都要捡100多个鸡蛋。对此,他是既欢喜又焦虑。喜的是土鸡蛋质量上乘,焦虑的是这么好的鸡蛋却找不到销售市场。他拎着鸡蛋到各大餐馆、酒店去销售,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碰壁次数多了,他都有些怀疑自己当初对市场的判断:难道真正的土鸡蛋卖不出去吗?但他又马上否决自己,“绝不可能!”他暗暗给自己加油,“只要质量好,我相信市场一定会打开的!”
 
和时下许多年轻人一样,吴勇智喜欢用手机玩微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将手机拍的几张喂养土鸡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这居然帮助他打开了市场。“这才是真的土鸡!”“养鸡都用的什么啊”……通过网络平台,许多人开始向他咨询了解关于土鸡的事。
 
2012年8月,一位姓袁的女士在微博上给小吴留言,敲定了他们的第一单生意。之后,通过袁女士,小吴又在微博上陆续发展了20多个稳定客户。
 
而随后,通过淘宝、微信、QQ等网络销售渠道,由顾客在网上下订单,然后利用物流快递给顾客,吴勇智逐渐把中岩村养的土鸡卖到了成都、上海等地。
 
助农致富
 
“互联网+”让乌鸡变“金鸡”
 
市场一经打开,吴勇智的土鸡变得非常紧俏,常常供不应求。而事业发展顺利的他没有忘记当年入党的誓词,也没有忘记自己要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承诺,每天工作之余,他总在思考,如何带领贫困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2015年,眉山市打响“脱贫攻坚”的战役,响应上级要求,青神县委、县政府鼓励农村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养殖业,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了解这一情况后,吴勇智先到成都调查市场,又先后到青神县瑞峰镇、河坝子镇等贫困乡镇走访调研。调查中他发现,留守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女,而农村有这样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完全可以带领他们一起经营最了解的养殖业,把大家捆绑起来一起做大产业。
 
说干就干,吴勇智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并个人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云南当地的优质土鸡苗,开始育雏。2015年底,鸡场存栏养鸡8000多只,并带动周边3个村200多名贫困户一起养鸡,总量超过10000只。带领的贫困户多了,肩上的责任重了,吴勇智又开始强化生产环节规范管理,注重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及产品的严格筛选,另一方面,则积极探索形成产品溯源机制、确保产品品质,维护品牌形象,不断提高经营效益。
 
“每天都很忙,要看货进货,要给贫困户指导技术,还要联系客户……但这种累和快乐是同等的。”吴勇智说,用青春与激情换取的创业梦想实现,还能出一份力,带领家乡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再累也值得。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