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8-05 08:43:53
责任编辑:
王俊如 廖琴 眉山网记者 黄馨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东坡故里百姓的智慧,是东坡故里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传家宝’。”谈起非遗保护工作,东坡区非遗办主任王俊如有说不完的话。
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东坡区在加强对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的同时,加强了对传承人的保护,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08年以来,东坡区正式开展项目申报工作,不遗余力推进传统“东坡泡菜传统制作技艺”,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使东坡本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时光荏苒,回首这一段非遗保护历程,我们不仅看到了丰硕的非遗成果,也看到了东坡人且行且珍惜,一路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2009年,经四川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评审,东坡区“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传承人马自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年,“惠通东坡肘子制作技艺”、“味聚特东坡泡菜制作技艺”、“三苏龙眼酥制作技艺”、“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巧巧赵氏核桃糖制作技艺”荣获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10年,经市政府批准,东坡区“苏东坡酒传统酿造技艺”和“九升烧腊坊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为在这一国际文化盛会上宣传、推荐、展示眉山,东坡区“苏东坡酒”、“味聚特东坡泡菜”参加了实物展示展销;“裕泰乾马氏芝麻糕”、“惠通东坡肘子”、“三苏龙眼酥”、“巧巧核桃糖”、“九升烧腊坊”等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12年,东坡区的“东坡川剧艺术”、“杨氏根雕技艺”、“眉州‘山溪堂’书画装裱技艺”、“何首乌饮片传统加工技艺”、“传统中医放窍疗法”5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东坡肘子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2015年,眉山首届“民间文化技艺”广场汇活动在东坡宋城启贤广场举行,展示了来自全市6个区县的12项非遗项目。东坡区独占鳌头,展出了谢氏木雕、杨氏根雕、苏裔苏体书法、钦斋泥塑技艺、火绘艺术、赏石艺术6个项目。同年,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在成都举办。东坡区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展览,分别是以味聚特为代表的东坡泡菜、谢氏木雕技艺、钦斋泥塑。此外,东坡川剧艺术参加展演。当天,东坡泡菜等一批极具眉山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示、展销及传承人现场核心技艺及流程展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同时,东坡区各学校开展以“川剧艺术进校园”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东坡川剧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现场为学生传授东坡川剧艺术。让小学生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
据统计,东坡区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分别是“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苏东坡酒传统酿造技艺”、“东坡肘子制作技艺”;市级项目有13个,包括“三苏龙眼酥制作技艺”、“东坡川剧艺术”,“谢氏木雕技艺”等;区级项目有23个,包括“唢呐吹奏艺术”、“华藏寺山门的传说”“钦斋泥塑”等。这些项目囊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等各领域优秀文化遗产。
如今,在区委、区政府、专家学者的全力支持与指导下,经过抢救性保护,众多即将濒临失传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回到了老百姓身边。“我们每年都会认真准备申报工作,申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则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这些灿烂的文明留下来,并一直延续下去。”区非遗办主任王俊如说,这既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心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