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刘清泉:苏东坡铁杆粉丝成长记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9-11 09:41:37      

责任编辑:


刘清泉部分作品。


刘清泉正在工作。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文学的道路并非坦途——虽是老生常谈,但很实在,且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清泉的53年来的成长路径。刘清泉原本出生农村,因为对苏东坡的喜爱,热衷上了读书,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师范生,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偏偏在他教书生涯的第27个年头,刘清泉选择了转身,进入了三苏文化研究院工作,从此与三苏结下了不解之缘。

凭借着一如既往的热情和努力,在三苏文化研究和传播方面,刘清泉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他也在更大范围内研究眉山文化,为弘扬眉山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执着的爱好者

刘清泉对东坡的喜爱源于儿时在三苏祠里的游玩,在老师和长辈的讲解中逐渐加深,这份对苏东坡、对眉山的爱慢慢演变为他一生的追求。刘清泉小时候,同龄的小朋友成群结队、漫山遍野的游玩,而他最爱的却是看书,家里没有条件,他就到附近镇上的书摊上去看,看到与苏东坡有关的书籍总能让他兴奋好久。

1979年,刘清泉顺利考进眉山师范学校,最让他开心的是能畅游书海,更能细细品读与苏东坡有关的书籍。毕业从教之后在职进修,刘清泉有了对苏东坡的第一次研究,他毕业时的研究论文是《陶渊明与苏轼诗歌理趣比较》,为此,他买了二三十本书,一头扎进了书海里,不仅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为他后来调入三苏文化研究院奠定了基础。

后来,刘清泉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语文老师,由于教学成绩十分优异,他在原眉山县新四乡小学、白马铺乡中学、实验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7年里,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师。更为难得的是,刘清泉的教学生涯始终离不开苏东坡,他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三苏诗文选》、在《语文报》上发表苏轼读书方法等,传播东坡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刘清泉策划指导了“漫步三苏故里”的综合性学习,他带领学生们去三苏祠、苏坟山、中岩寺、连鳌山实地走访,并让学生们自己收集资料,学习后采用讲故事、短剧表演、舞蹈等方式展示出来。其录像由眉山市推荐到四川省,由四川省推荐到全国,被遴选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典范到全国交流。在刘清泉漫长的学习、教书生涯中,他总是有意识地学习、研究苏东坡,这不仅丰满了他的精神世界、更让他的教学颇具特色,而他也在无形之中走上了苏学研究的道路。

2007年,三苏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专门负责三苏文化研究工作,刘清泉将《陶渊明与苏轼诗歌理趣比较》一文投给了《苏轼研究》杂志,不仅被刊登出来了,更让人们知道了他对苏东坡的深入的研究,因此,2009年,刘清泉被调入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换一种活法”

在三苏文化研究院的工作,看起来即光鲜又亮丽,但在当时对刘清泉来说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教书已经27年,一直很顺利,教学成果也很显著,家人知道他要换工作后都极力反对,他也有了一丝丝犹豫。后来,一位朋友告诉刘清泉,既然深爱苏东坡,何不为苏东坡“换一种活法”。正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刘清泉,也让他决定沉下心来做苏学研究。

刘清泉主要的工作有编辑《苏轼研究》杂志、主持三苏文化研究工作等,这些工作说起来也许就是一句话,做起来却是一条漫长的路。对于刘清泉来说,他不得不将自己清零,一切从头再来,那浩瀚无边的三苏著作、历朝历代苏学研究成果都是他要阅读和熟知的内容,而这又谈何容易。那段时间,加班加点看书对刘清泉来说是常有的事儿,周末难得的假日,他最多的也是在书海中度过,他坦言若不是对苏东坡爱得深沉,他也不能坚持下来。

凭借着这股劲儿,刘清泉对三苏文化愈发地熟悉了,编辑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刊《苏轼研究》也得心应手了,刊物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受到了苏轼研究学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1月至今的《苏轼研究》,均由他担任责任编辑。每期印刷1千多册,赠送给国内外的苏轼研究者,弘扬了东坡文化。

与此同时,刘清泉主持的三苏文化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诸多成果,他的工作主要负责实施的项目有:《三苏文化的核心》《三苏产生的历史背景》《东坡符号与产业创意研究》《苏轼遗址地合作机制研究》《苏轼诗词写意》等;在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数十件,如《论东坡符号》《苏东坡与泡菜》等。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共获得省市政府奖18件,他参与或独立完成了9项……

一直在路上

“三苏文化就是眉山的文化名片,与眉山形象密不可分,而现在三苏文化研究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状况,作为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必须起到关键的作用。”三苏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刘清泉在高兴的同时却也感到深深的忧虑,他说,三苏文化研究院必须起到关键的作用,组织做好三苏研究工作,提升眉山影响力。

话是这么说,刘清泉也是这么做的,在三苏文化研究组织工作中,他主要负责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近几年来,刘清泉密切联系全国苏轼遗址、遗迹地的苏轼研究会,利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的平台与当地党委、政府联合举办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或纪念活动总计20余次。刘清泉还致力于向青少年传播东坡文化,他凭借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东坡学校工作委员会这个平台,支持“东坡学校与东坡文化传播交流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国各地以东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的中小学已经有六七十所之多,未来还将慢慢增多。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年来,刘清泉研究的范围已经从三苏延伸到更为广泛的眉山文化,他参与了眉山地方文化研究,如《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帮助眉山市许多乡镇挖掘当地文化;更提出了重修眉山文庙、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提升文化内涵的等多项建议,为继续了弘扬眉山文化而奔走呐喊。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