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青神:新产业 新业态 保障“脱贫不返贫”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9-13 08:14:47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古良驹

在自家院坝,拿着一年的辛苦钱,青神县河坝子镇玉蟾村7组的周启昌终于感受到了走出贫困的感觉。“前年这个时候,大的孩子脑瘫,小的孩子还小,家里还有年老的父母,我和老婆只靠种点地养家糊口。这两年,政府帮助我们养鸡、养猪、养羊、种柑橘,生活终于有了盼头。”周启昌激动地说。

脱贫攻坚全面展开以来,青神县以创建全省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为契机,着力培育竹编文化创意、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片区外精准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竹编文化创意:

优势产业助脱贫

以举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为契机,打造2.8平方公里的国际竹艺城,将竹编产业园区和竹基地周边的贫困村纳入竹编文化创意新业态,3个贫困村发展竹编文化创意,打造竹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

项目引进竹编企业16家,发展手工作坊100余家,依托成都职业艺术学院成立竹制品研发中心,培训以贫困户为主的竹编产业工人1万余人次。同时,将贫困户500余人输送到云华竹旅等龙头企业就业,发动贫困户1000余人居家从事竹编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走出一条“竹基地+青神竹编+文化创意”的竹编产业精准脱贫好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

新兴业态助脱贫

在全县26个市级贫困村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实施“一家一”电商精准帮扶。

一方面,依托农民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贫困户实施标准化种养殖,实施合同价、保护价收购,在网上中转销售青神县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乡镇服务中心和村农村电商服务点,将贫困户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生活设施在网上集中采购,大大减少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形成了“标准化种养+集中采购+互联网购销”的农村电商精准脱贫新模式。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特色产业助脱贫

借力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将以椪柑为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全域纳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范围,引入全市水果行业第一家出口创汇型企业——神果环球食品,带动500名贫困户人均增收850元。

目前,全县初加工企业已达100家,初加工比例不断提高。2016年将建成7个水果气调库,增加椪柑等特色农产品存储时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冷冻存储”的产地初加工脱贫新模式。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产融合助脱贫

将岷江旅游经济带规划和重要旅游景点辐射范围内的市级贫困村纳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全县8个市级贫困村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万沟村举办了2015年首届“茶语原乡 相约万沟”采茶节,4万余名游客参与了民俗节目表演、采茶能手比赛、白茶产品展示、广场舞邀请赛、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实现茶叶旅游收入200余万元;甘家沟村举办青神椪柑节,依托七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融合“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等“青神初恋”文化元素,打造青神椪柑“初恋果”品牌成效突出,带动260户椪柑种植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结合特色产业基地,以建设全域农业公园的理念,先后建成了中国首家竹林湿地、中岩风景区、汉阳古镇、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现代农业观光园、特色业态经营点等特色景点20余个,实现全县乡村旅游收入18亿元,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形成了“特色产业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精准脱贫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26个市级贫困村均培育1个以上的新产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600个,脱贫人口3400人。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542元,增率10.8%,在全省中高收入组排位第一名;2016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1%,继续领跑全省中高收入组。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