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蹲点报道(中)
三合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现场。
眉山网记者 邱文清 郑 顺 李勇军
十三年前,时任丹棱县广播电视局记者顾建峰在廖店村于群众同吃同住十五天,拍摄出一部没有一句解说词但却感人至深的纪录片《山路弯弯》,十三年后,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和廖店村干部群众一起决战脱贫攻坚。
“以前是旁观者,记录廖店村群众走出大山的努力,现在是参与者,和廖店村群众一起建设迈上小康的幸福大道。”已是张场镇党委书记的顾建峰半是感概,半是自豪。
同样感慨的还有59岁的黄金峡村的老书记王国超。今年年初,从村支书岗位卸任的王国超退而不休,从山下的黄金峡村来到山上的廖店村驻点,负责奔康大道廖店段的安溪河桥的施工协调和安全质量监督。德高望重的老书记每天要骑车从山下上来,山道泥泞路滑,摔过很多次。在安溪河桥施工现场,穿着胶鞋的王国超,挽起裤脚指着膝盖上的伤说,“这个膝盖上的疤都还没好。”
“廖店村的老百姓宁愿苦干、不愿苦熬。”53岁的村民郑清虎说,十几年前廖店村的老老书记刘兴贵,带着我们苦干,打通了廖店村出山路。现在,黄金峡村的老王书记又在帮我们修脱贫奔康的大道,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支持。
“涉及30多亩的公路占地调整,廖店村群众只用两个中午就完成。”廖店村支部书记蒋光慧介绍。
国庆长假期间,三合村易地搬迁第二安置点,几台挖机和车辆仍在紧张施工。黄翔左眼前些天刚刚做过手术,没来得及休养,每天都泡在了村上。三合村20余户贫困群众将在这里集中安置。“必须要保证他们过年前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三合村是干旱缺水的山区村,这个水务局来的第一书记大做“水文章”,除争取协调“小农水”项目整治山坪塘8口,建成28口蓄水池,硬化四公里引水沟渠外解决生产用水难题外,投资120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开工,12月底前,全村450多名群众将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万年村一组贫困户郭显军一家因病致穷,畜牧部门扶持支持山羊产业养殖资金5.6万元购买了80多只山羊,短短半年时间就出栏23头肉羊,收入2.6万元。“政府在真帮,群众也要真干,我们不能拖后腿。”
岐山村二组,陈明全摘下成熟的猕猴桃,使劲往村第一书记蒋天勇手里塞。“蒋书记几天前才联系帮我们卖了1000多元的林下鸡,今年跟着合作社,两亩挂果的猕猴桃也卖出了8元的好价钱,现金收入超过万元。 ”
岐山村今年40多亩猕猴桃挂果,第一书记蒋天勇联系电商企业“骄傲的小鸟”,两天就销售完全部水果,后来继续接到商家订单,但已无货。
“老峨山生态好、林地丰富,猕猴桃、茶叶种植和山羊、林地鸡养殖有前景。”蒋天勇认为,山上的的生态种养出来的好产品,应该要卖上好价钱,第一书记应该成为帮助群众卖猕猴桃的“果贩子”、卖林下鸡的“鸡贩子”。
采访后记:脱贫攻坚,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老峨山干部群众敢下深水,“我要脱贫”脱贫志向,则是一个地方脱贫攻坚最不可或缺的的“内生动力”。老峨山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真抓实干写就了脱贫攻坚的“老峨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