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10-13 19:41:26
责任编辑:
中国网四川成都10月10日讯(周国利)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开幕前夕,40余位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约会青竹,感受东坡初恋之地竹风竹韵。青神县,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南部,北接眉山市东坡区,南邻乐山,西望峨眉。青神县以崇祀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得名;青神建制,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二年(公元 553 年), 初立为郡,继而置县,迄今已有 1463 年的历史。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岷江古航道小峨眉”“苏轼第二故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记者的车从成乐高速公路青神口驶出进入青神县“迎宾大道”——机械大道,“东坡初恋地,国际竹艺城”的广告牌映入眼帘。皇佑三年,16岁的的苏轼在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所设的中岩书院读书,后与其女王弗结为姻缘,传为千古佳话。耳畔响起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大文豪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今天读来仍令人无不唏嘘动容。车在整洁的街道上顺畅前行,篁竹夹道,翠绿的竹叶在秋日阳光下闪闪发亮。青神县城不大,5万余人口,森林覆盖率46.1%,尤以竹居多。街头巷尾,庭前屋后,无处不见竹影摇曳,婆娑弄姿。我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中国人喜竹,因它“中通外直”“坚韧挺拔”“宁折不屈”,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品德。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雅士也多以“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誉之。是夜,我们入住青神大酒店。
翌日,清晨。推开窗,一股清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深吸一口,直沁心脾,这对久居大都市的人而言,该是何其珍贵!远处一片竹林,一层薄薄的轻雾正在缭绕蒸腾。
在青神县委宣传部同志的带领下,媒体一行开启了一日的寻访之旅。
第一站: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
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位于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内,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5570平米。其外观为高端气派的竹篮造型,寓意青神是国际竹编艺术的摇篮,而青神的竹编就编织在这竹篮里,世界的竹编精品也囊括在这竹篮中。
馆内分区布展,地下一层主要用于展品储藏,设有电梯间、无障碍通道。地上一层展示主题是:竹与人类生活。展示自古以来,人类使用竹器具的发展历程。地上二层展示主题是:竹与青神。主要展示青神竹编的历史,青神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精品、青神竹编工艺大师和因青神结缘的外地竹编、全国范围内竹编工艺流派、现代竹编实用产品、科普体验竹类知识和竹编技能。地上三层展示主题是:竹与世界。包括投影赏析国内外著名竹诗词、名家字画、竹产业发展规划、国际竹藤组织主要活动和历届竹文化节情况、世界竹编分布情况和各大洲40余个国家竹编精品展示、专题特展区。
该馆提升了现有中国竹艺城展区品质和竹艺传承的重要职能,有力地宣传推广了竹文化,丰富了青神旅游产业链,是一部浓缩的竹编艺术发展史,一卷赏心悦目的竹编美学鉴赏集,更是一座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殿堂。
第二站:中国竹编第一村
中国竹编第一村以竹编为龙头,以旅游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已建成竹海、竹艺、竹城的“三竹缩影”,是新农村与城市整合创新的综合体。目前,该村已入住富华竹业、鹏顺竹艺、竹宝斋、云海竹艺、年轮竹编等经营商家50余户,并于今年5月正式运营竹制品网店营销,促进了当地居民就近就地就业。
漫步在村中林间小道,水泥的路面纤尘不染。放眼望去,入眼的全是竹,一栋栋两层楼的小洋房精致地掩隐在竹林间。几位老人坐在竹林下,悠闲地编织着竹筐,时光在这里是如此闲适而宁静。这当是记者心中的幸福美丽新村生活了。
第三站: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
位于青神国际竹艺城规划区的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以思蒙河为依托,白虎岩及白塔寺山地带为背景,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而成,占地约2000亩,引入世界名竹300余种。
整个湿地景观以“万林博览,文化大观,旅游休闲”为主要功能,分为七大区域:入口形象区、名竹荟萃区、竹趣游乐区、湿地幽竹区、滨河游赏区、田园赏竹区和丛林休闲区。湿地公园充分运用竹元素,融入竹文化,以竹绿化为主,营造出清幽静谧的竹韵氛围。同时,汲取中国古典园林精髓,注入川西园林风格,变景点为景区,建立竹、乔、灌、花、草结合的多层次、多色调的植物群落,设计者将自然引入公园,小桥流水,竹屋掩映,形成了独具竹类特色的生态型城市湿地公园。
远处水面,几只白鹭在自由嬉戏起落,名篇《滕王阁序》里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突然从脑海里闪出。一阵微风吹过,真是“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第四站:国际竹艺城
国际竹艺城景区位于青神县竹编产业园核心区内,东临岷江,远眺青神中岩景区,西联红色西山景区,北邻青神县城,南接岷江航电虎渡溪电站。竹艺城兴建于1993年,整体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计划2030年全面建成,现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竹艺城以“半城山水、半城竹,建设岷江流域的璀璨明珠”为目标,以“打造竹海、建设竹城、弘扬竹艺”为核心,已建成入口景观区(竹艺之门、接待中心、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熊猫馆)、云华竹旅、竹林湿地公园、竹编艺术街、竹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中国竹编第一村及成艺学院板块功能区。是国际竹藤组织和国际竹藤中心指定的唯一的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川省林业扶贫竹编培训基地,现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65名。
竹编艺术作为国际竹艺城的主要特色,收藏了从古至今、国内外的竹编艺术品4000多件,从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编织技艺等多方面展示了竹编的历史风貌。
夕阳西下,记者一行憩息于参天的斑竹园林里,听风从林间莎莎穿过,似古人先贤吟出的一首首诗篇,不免怀多慨叹:青神,一座底蕴厚重的古城,一座现代化的滨江宜居城市,敞开了胸怀,以其璞真的品质和风韵,诚候着你的到来,待你细细品鉴咀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