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探秘眉山历史名人之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上)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11-05 21:03:33      

责任编辑:


  
   
虞允文画像。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核心提示】
 
  虞允文是仁寿县藕塘湾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他自幼勤奋好学,《宋史》称其“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先后做过彭州、黎州、渠州知州。
 
  虞允文是一个文官,他却能在危急关头敢于负责,勇挑重担,不是元帅而承担了元帅责任,运用高超的智谋,竟以1.8万兵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少数,但敌我对比这样悬殊的极少。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临危担责   团结士兵抗金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率领百万大军攻宋,横越淮河,进迫长江。金国大军势如破竹,宋朝政权岌岌可危。十一月初六,虞允文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被派往采石矶犒师,而金海陵王大军亦正图谋由采石矶渡过长江。当虞允文赶到之时,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军队将士三五成群地散坐在路边,士气十分低落。
 
  当时情况危机,金国大军遮天蔽日,准备渡江;宋朝军队却群龙无首,将士脱去盔甲,战马解下座鞍,士兵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路旁。由于虞允文抵达采石时,前一任主帅已经擅自离去,新任的主帅李显忠又未到任,军心涣散,秩序十分混乱,到处都可以看到士兵在游荡。看到眼前的情况,虞允文心急如焚,他一边前行一边询问路边的将士,为什么金军都要渡江了,他们还不做好战斗的准备,反而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士兵们告诉虞允文,他们原本是骑兵,前任主帅让他们弃马过江,现在没有了战马,加之主帅已经擅自离开,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通过与士兵们的交谈,虞允文得知将士们并不是不愿意抵抗,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杀敌。所谓军机刻不容缓,再等新帅必败无疑。此番局面让虞允文再也坐不住了,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有一腔报国情怀,誓死杀敌的决心,他主动站出来劝说士兵们振作起来抗击金军。
 

虞允文倍受老百姓敬重。
 
  “陛下赏赐的金钱和升官状都在我手里,只待立功者来取。”虞允文召来众位将士,以忠义勉励大家,誓死杀敌,保家卫国。众将精神大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虞允文与金军决一死战。然而,也有人站出来持不同意见说,虞允文只是来犒劳将士,没有受命督战,也就不能指挥军队,但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危难关系社稷,我将到什么地方躲避?”
 
  就这样,虞允文在危难之中,冒险担责,对将士们晓以利害,将涣散的军心重新凝聚起来,他还给将士们吃下了定心丸,说朝廷已将前任主帅撤职,另派李显忠将军来主持军务。李显忠是一员勇将,在军中有威信,听说他来领导抗战,将士们信心倍增。接着,虞允文表示,军情紧急,在李显忠将军没有到达之前,愿意暂时主持军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智谋高超   获采石矶大捷
 
  虞允文原本是一名文官,以前也从没有打过仗,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危急关头主动站出来,谁能想到呢,一个自荐的儒帅诞生了。事实证明,虞允文没有让人失望,他虽然没有打过仗,却表现出了高超的智谋,演绎了一段传奇,留下了一段佳话。


虞允文鼓舞士气。
 
  稳定军心后,虞允文率领诸将到江边察看敌我双方态势,发现两军的兵力十分悬殊,采石宋军仅一万八千余人,然而,金军已在江北云集部队60万大军, 虞允文与将士们商议决定,依靠长江天险,通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阻止敌人渡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根据史料记载,虞允文命令诸将把步骑兵列阵于沿江高地后面,敌军一旦登岸,就围而消灭,把所有战船集中起来分为五队,中间一队为主力,由海鳅船组成,内藏精兵,停泊长江中流,另两队为左右翼,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策应。其余两队藏于小港,以备根据需要增援。
 
  “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虞允文才指挥将士们基本准备就绪,金军就喊声震天,完颜亮亲自挥动小红旗,驱赶数百只战船向长江南岸扑来。一会儿,江面上就有七十余只战船靠近长江南岸,向宋军滩头发起攻击,宋军小有退却。此时的虞允文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儒帅的风采。“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虞允文冲入宋军阵中,大声鼓励勇将时俊,倍受鼓舞的时俊立即杀入敌群,英勇作战,其他士兵也紧随其后,奋力厮杀。
 
  与此同时,停在江中的海鳅船已把敌船冲得七零八落,其他四队战船纷纷杀出,敌船损失过半。但直到傍晚,金军仍不肯退走。第二天,金军再次出击,却遭到强弓远射,非死即伤,虞允文又派人到杨林渡口上游投放引火物,烧毁金兵船只等,最终完颜亮兵败撤退。虞允文立刻下令乘胜追击,射杀敌人,此役歼敌四千余人,生俘五百多,落水溺死者更多。逃回江北金军也多被完颜亮杀死。
 
  虞允文从未打过仗,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整顿没有主将的败军,大大振奋了军心,运用高超的智谋,竟以1.8万兵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少数,但敌我对比这样悬殊的极少。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参考文献:《眉山市人物志》 图片皆为资料图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