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文化艺术】眉山八个民间博物馆 八个精彩人生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2-05 10:09:51      

责任编辑:



陶瓷博物馆门口储藏屋

眉山网记者 肖倩 文/图

2016年12月18日,随着《宋云禄和江湾神木园》与读者见面,眉山民间博物馆系列报道正式完结。该系列报道带领读者游览了我市的八座民间博物馆,主题涉及陶瓷、奇石、竹编、乌木、民俗等等;介绍了创造者们的建设之路,有心酸、有感动、有挫折、有奋斗……如今回顾起来,笔者不禁感慨万千。

笔者有时候工作繁忙,并不能每座民间博物馆都能亲自前去采访,这时候,可爱的同事们就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出色的文笔,与读者分享那些民间博物馆的有趣之处。

2016年8月,夏季炎热,笔者前去采访倪学成老师,刚一见面,由于他工作的小屋里没有风扇,便脱掉上衣,只见他背上细密的汗珠和被山蚊子咬起的红包一样多,显得有点吓人,但是他顾不上这些,专心忙着手头的事。此时,笔者便知道,这是一位真正爱好奇石的人。在闷热的小屋内,倪老师边做着奇石展示架,边与笔者聊起自己打造天府奇石苑的经历。倪老师收集奇石近30年,手中好石无数,多少次有人给出高价购买,但他从未心动,一心建设天府奇石苑,免费向大家展示奇石世界的美。

眉山民间博物馆系列报道的第二篇是王文君老师的青羌博物馆。王老师年少离家,但心系家乡,热爱家乡的青羌文化。等到自己有能力之时,他回到家乡,四处探寻青羌文化的踪迹,到农户家中搜集富有青羌文化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品,建造了一座青羌博物馆,只为让后人也能知道先辈创造的优秀文明。
 


竹编艺术馆一角

在9月一个小雨不停的日子里,笔者与竹编艺术馆的创造者陈云华老师见面了。那天,陈云华老师的竹编艺术馆内游人如织,他在接受笔者的采访之余,还要分出心神帮助导游,解答游客的疑问,有时还要交代馆内的管理事宜,颇为繁忙。作为一位竹编艺术大师,陈老师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考察、讲学,他将中外的竹编艺术一一将来,有趣至极。

10月初,记者前往洪雅县中保镇拜访罗家大院民俗文化博物馆,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记者边走边向镇上的居民探问罗家大院所在之处。等找到罗家大院时,古朴大门上的花纹一下子便吸引了笔者的目光。那时,罗家大院的主人罗英老师还在别处办事,笔者便到附近随意走动,向镇民打听罗家大院的情况。
 


青羌博物馆一角

约1个小时后,笔者见到了罗老师,进入了罗家大院内部。大院内放佛是另一个世界,安静、古朴,时光在这里似乎要慢上许多,搬两把竹椅,泡两杯清茶,笔者和罗英老师聊起了她这些年建造罗家大院的点点滴滴。

10月下旬,笔者到丹棱,跟随胡文彬老师体验了一把奇石观光之旅。胡老师热情好客,在他的齐乐雅石馆,笔者见到了神似腊肉的石头,经胡老师同意后,拍下发到朋友圈,骗过一大帮好友,纷纷留下要吃腊肉的评论。胡老师非常善于解读奇石,他在国内奇石界的杂志期刊上发表几十篇赏石文章,引起了国内广大奇石爱好者的关注。
 


神木艺术馆展示区

10月底,洪雅大街小巷的羊肉馆内已经是生意火爆,笔者在浓重的羊肉香味中,走街串巷,找寻到了曾永先老师的陶瓷博物馆。曾老师从19岁起,喜欢上收藏古钱币、古瓷器,又凭借自身的热情,从同好那里一点点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后来,他养兔、贩卖建材,积累起资金之后,打造了陶瓷博物馆,将自己多年的收藏放于其中,供游客参观。从商的经历让曾老师有了更多的想法,他计划着开发周边产品,借此传播陶瓷文化。

11月中旬,眉山民间博物馆系列推出了藤椒博物馆报道,藤椒对洪雅人赵跃军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做藤椒生意,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洪雅县几千户藤椒种植户脱贫致富。缘起于此,对藤椒充满感情的赵跃军打造了藤椒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藤椒悠久的文化。
 


神木艺术馆一角

12月初,笔者前往青神,拜访江湾神木园。在园内的神木艺术馆,记者见识了各种巧夺天工的乌木木雕作品,件件叫人拍案称奇。馆内有两根无比高大的古乌木,见过的人应该都难以忘怀。

采访八座民间博物馆的建造者,听他们讲述建造博物馆的初衷、挫折与收获,笔者放佛也亲历了八个精彩的人生路。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笔者分享他们的故事,感谢他们用自己的一颗热爱之心,为我们建设了这些瑰丽多姿的民间博物馆。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