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要闻精选

耕地保量提质“两手抓” 综合施策筑牢“天府粮仓”根基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12-19 10:18:34

责任编辑:杜艳


编者按

民生实事,事事关系群众,件件连着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20件民生实事。2023年即将过去,即日起,本报将聚焦民生实事“小切口”,对20件民生实事的进展情况进行系列报道,陆续呈现我市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民生实事从“规划图”“施工图”变为“实景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实事项目是惠民利民的大事,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暖心工程。耕地保量提质作为我市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重点,被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以来,我市立足优势,坚持一手抓“保量”,一手抓“提质”,统筹推进耕地保量提质工作,重点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综合配套建设等方面发力,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农业生产增效,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眉山力量。

877585dd3930c87f95a188990b3cfb1.jpg


高标准农田 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眼下,正值秋收后的冬闲时节,我市各地充分利用冬闲时间,组织人工、机械完善农田水利、灌溉沟渠、田间道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按照“缺啥补啥、急用先建”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寒冬时节,位于洪雅县中山镇谢岩村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挖掘机挥舞铁臂,推土机来回穿梭,施工车辆往返忙碌……工人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进行田型调整、田块平整和路基回填等作业。

“项目自11月开工以来,我们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目前田间道路基层铺设已基本完成。”12月15日,项目现场负责人杨太方介绍,中山镇谢岩村片区规划建设709.56亩高标准农田,主要建设内容为:田型调整、地力培肥、新建及整治排灌渠道、新建及整治田间道路。眼下,施工方正全力完成田型调整、路基路型和边坡修理、沟渠修建等工作,力争在12月底完成项目建设。

从高空俯瞰,连片平整土地向远处层层延伸,农业现代化图景已然在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杨太方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耕地地力肥力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据悉,包括中山镇谢岩村片区在内的2023年洪雅县财政转移支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计划总投资3232.09万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000亩,涉及中保镇、中山镇、止戈镇、柳江镇。

洪雅县作为2023年全省唯一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区示范县,该县全力抓好耕地质量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2.64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到2025年,该县耕地面积突破19万亩,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在此基础上新改建生产道路、灌溉沟渠等,有效推动种粮基础设施提升和耕地质量提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

耕地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基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截至11月底,全市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已完成85%。”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洪雅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我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力实践。预计12月底,我市将全面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8万亩任务。

作为省级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市,今年以来,我市心系“国之大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抓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做好高标准农田的“建、管、护、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真正把良田变“粮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土地整理 挖掘现代农业“新潜力”

土地综合整理是一项接“地气”、惠民生的工作。我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来抓,下大力气整理荒地、零星山地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深入挖掘全市后备耕地资源,让闲置的土地经过整理后“重获新生”,成为平整肥沃的致富田。

12月15日,寒意渐浓,在仁寿县始建镇大河村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现场,近十台挖掘机来回作业,推土挖沟、边沟修整、土壤回填等工作有序推进。远远望去,经过整理后的土地逐渐平整有型,一眼望不到头。

0b5c986ba408d9605ba26d16a28c1b7.jpg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与平原地区不同,仁寿县的农田大多分布于丘陵地带。该县因地制宜,采取田地结合的模式,根据地势来确定耕地的类型,提前预留供农机行驶的坡道,合理布置进场道路、排灌系统,以保障建成后的机械化耕作。

今年以来,仁寿县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示范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该县组织资金3.5亿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实施土地整理6.8万亩,修建田间道路319公里。

“实施土地整理后,可以大力改变我县靠天吃饭的农业现状,实现能排能灌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仁寿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周炯说,土地整理后将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地块产出,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助于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了全力做好土地整理这项惠民生的大事,当前,我市上下按下“快进键”,全力以赴提高土地整理的速度和水平,创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田、土、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今年我市将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8个,新增耕地2万亩。”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土地整理工作顺利推进,截至11月底,已完成土地整理总工程量的80%,借力土地整理,充分挖掘现代农业“新潜力”。


综合配套 夯实农田水利“新耕基”

田野,孕育着农民的希望。提高农田综合配套,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形象地说明了水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地处都江堰灌区范围的眉山,通过实行稻药、稻菜轮作模式,有效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农民增收目标。农田水利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便是我市综合配套,夯实农田水利的重要例证。永丰村历来是种粮大村,种粮水平和规模在全市具备示范引领性。永丰村现有高标准农田3340亩,其中集中连片规模1500亩,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基地300亩。

“8月底前后我们收完水稻,开始种植泽泻,种植前需要大量的水泡田,种植后也需要大量的水,整体来说,对水的需求特别大。”永丰村种植大户王涛说,充足的水源是实行稻药轮作的基础,有了水源的加持,种植户们才能安心种田,种田效益才会得到提升。

近年来,永丰村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田块之间水渠相连,在通济堰灌区的滋润下,永丰村农田灌溉用水进一步得以保障。据东坡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为了保障永丰村稳定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该区与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畅通用水联络协调机制,修复渗漏垮塌渠道300余处,维护渠道29公里,改造老化渠道7公里,全面保障了永丰区域灌溉用水输水畅通。

秉持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的原则,今年以来,我市开工建设4个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项目,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改善农业生产用水条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夯实农田水利“新耕基”。

耕地保量提质是着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前提保障,更是一项事关粮食安全的长期任务。接下来,我市将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继续把耕地保量提质作为为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及农田水利综合配套,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制度来抓,多措并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坚决建好用好耕地这个群众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种粮者说


邵国东:用好高标准农田“金钥匙”

12月18日,沐浴着冬日暖阳,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植大户邵国东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在永丰村高标准农田内的机耕道上查看轮种的青菜、萝卜、川芎、 泽泻等农作物及中药材作物。每天去高标准农田里“走一遍”,他才能安心去城里“上班”卖米。

邵国东在永丰村承包土地已经10年,他见证着永丰村高标准农田发生的点滴变化。永丰村是传统坝区,有种粮传统,自邵国东到永丰村种粮以来,这里几乎一年一个样,年年都有新变化。

47761124e116d11323f82f8993d0769.jpg

尤其是近几年的变化尤其大,该村按照100米×100米,15亩一个田块进行土地整理,修建了2条宽3.5米、长4000米的作业干道和6公里的灌溉排水沟渠,修葺了每个田块之间的作业便道,为农田耕作、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变化让邵国东和村上其他种粮大户轻松了不少,实现了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

今年邵国东在永丰村的土地上种植了农业专家推荐的水稻新品种,应用了新技术,今年亩产量突破850公斤,产量比去年明显提升,稻谷收购价格比去年每公斤高0.1-0.2元。眼下,他将农田按照“稻—菜—菜”轮作模式耕种,实现一地“三收”。

种好粮并不是邵国东的终极目标。从农田里培育优质大米,再走上大众的餐桌,让大家吃上优质东坡大米,这才是邵国东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今年,邵国东还做了一件大事,由他个人注册的商标“永丰梦长粒香米”于9月正式对外售卖。至此,邵国东完成了自己从种粮到售粮的梦想。

展望来年,他将继续用好高标准农田这把“金钥匙”,多种粮、种好粮,将饭碗牢牢端稳端好。

范锟:把“科学种田”变为现实

12月18日,见到仁寿县返乡创业大学生、种粮大户范琨时,他刚参加完全市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总结表扬会。会后,他马不停蹄赶回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粮食生产基地,处理基地内农作物的相关事宜。

从2016年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至今,运用科技发展农业,带领本地农民科学种田是范琨不变的初心。然而,要运用科技发展农业,耕地质量是基础。在范锟看来,高标准农田是第一步,把农田建设好,才能为后续种植做好铺垫。

00bcae2f82fbc631a34b02109d55f36.jpg

经过7年多的努力发展,范锟所承包的基地已建成了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2100亩,配套布局完善水网、路网、电网设施,如今已是仁寿县“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的样板区。

和多年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借助高标准农田,范锟的基地早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智能育秧到翻耕土地,从田间管理到成熟收割,均采用电脑控制和人工检测,收割机都是连收割带脱粒扬尘,一体化完成。

在范锟看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实现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约人力成本,还可以在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耕地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基石,先有好的耕地才有好的收获,才能把科学种田变为现实。作为高标准农田的直接受益者,范锟认为,发展农业是一项不断求变求新的过程,接下来,他将依托基地内的高标准农田,向科技要粮,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天府粮仓”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