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一年,感动犹如繁星点点,数不胜数。掐指算来,其中三次流泪经历让人不禁暖从心来,仿佛如昨,再加上最初的“半次”流泪,似乎就凝成了一首壮丽的歌谣。她雄浑高亢,绕梁不绝,把思绪就拉回到了一年前……
那是进藏之初,我随藏区干部到小金县汗牛乡考察干部工作。汗牛乡位于小金县最南端,驶过上百米深的悬崖路,翻越4900米的大洼梁子山,历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旅途又冷又怕,又累又乏,沮丧的我一路沉默不语。茫然中,一道绚烂的光影突然让眼前一亮,那突如其来的鲜艳,瞬间让格桑花羞红了脸,让雪山低下了头,恍惚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汗牛乡足木村党支部到了”……话音未落,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不错,刚才的那一抹红就是党支部高高飘扬的红旗,不错,藏区虽偏,可你依然是祖国的一份子,寨子虽小,可你依然是母亲的心头肉。只有强大的母亲才有这样呵护孩子的能力,只有伟大的党才能让红旗的光辉温暖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寒风瞬间吹干了骄傲的泪水,悄悄抹去,和同志们昂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半次流泪,就这样开启了援藏工作的序曲……
进藏时间长了,和藏区干部们接触也就多了,原汗牛乡党委书记焦玉竹有这样一回流泪的故事。去年6.2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汗牛乡交通全部中断,通信全部中断,断水断粮断电。他率领党政干部和藏区群众一道,抢险救人修公路,渴了,喝一口泥浆水,饿了,啃一口冷土豆,累了,睡在群众大门口。男人,担心的是群众的安危,女人,牵挂的是群众的冷暖。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他们在苦干中苦熬,在苦熬中苦盼。在第二十五天,他们迎来了县委副书记肖飞的身影,迎上前去,焦玉竹和他的战友们拥抱着肖书记。“你们受苦了,我来迟了”,一时间,沉稳的领导,铁打的汉子,坚强的女人,任凭孩子般放肆的泪水雨点般落下……他娓娓道来昨天的感动,时至今日依然不能自己。一边是25天日夜坚守,一边是100公里冒死兼程。此时的我,感同身受,同样的忠诚,同样的信任,彼此的泪水交融,奏响了藏区干部为国为民的时代强音。
如果说焦玉竹的泪水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进行曲,那么这么藏区干部的言行则犹如小夜曲一般穿透心灵。不久前,我来到潘安乡调研党建工作,同行的是乡党务副书记李林森。他貌不惊人,工作却做得扎实,很难想象远离县城,不到2000人的乡镇,居然被评为全省先进党组织。因为要到县上培训,他随我乘车返城。长约4个小时的路程上,他沿途说了很多,讲获得省上表彰的原因,讲为节约车费每天步行3个小时山路访贫问苦,讲平均2个月才能进一回县城的寂寞,讲女人因为没有工作外出马尔康打工,讲六岁的儿子寄托在没有文化的堂姐家照顾不好的烦恼……我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为什么不向组织反映”。他愣了愣,低着头,搓搓手,迟疑了片刻,吞吞吐吐告诉我,组织很关心他,但自己想的是下半年把手里的工作都做完做好了,才好意思开口。我又问他到底想要组织关心什么。他思索片刻,认真的告诉我,就想到一个小部门,或者离城近一点,或者工作压力稍微小一点,不为别的,就是这些年来,欠孩子,欠爱人,欠家庭太多了,就想还还债……听到这儿,我鼻子一酸,不争气的泪水终于喷涌而出,坚韧而朴实的藏区干部呵……夜已深,透过婆娑泪眼,远处的灯火显得更加璀璨,小城更加静谧安谐。
回来没几天,就感受到泥石流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和毁灭力,身处一线,感受到了藏汉一家抵御灾害的豪迈与激情。一首小诗为证: “咆哮激流,隔不断汉藏亲情,道艰路险,挡不住铿锵步履。痛哉,肆虐泥流,毁我美丽家园,壮哉,藏汉同心,豪情重头再来!多难兴邦,患难见情,今入灾区,共盟誓约……”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小金县沙龙乡80户群众受灾,其中10户房屋遭受毁灭性损坏,眉山市援藏干部人才与受灾最严重的的沙龙乡干部群众并肩战斗,抵御灾害,重建家园,把汗水洒在这片热土,把热血浇铸在这片热土。在即将与灾区群众分手的时候,年过七旬的婆婆老泪纵横,壮硕的藏族汉子扭头拭泪,此情此景,援藏干部们也潸然泪下……苦点,我们不怕,累点,我们坚持,危险,我们和藏区群众一起扛,怕就怕担当不起这样一份信任,怕就怕承受不了这般厚重的亲情,怕就怕挥不去离别时这份牵挂。我们和藏区群众一起,噙着泪水,共盟誓约:把忠诚写在党旗,把牵挂留在小金,把亲人放在心上,把大爱洒遍高原……滚烫的热泪,见证了汉藏深情,犹如激越的音符,回荡在雪域高原!
援藏一年,历经了三次半流泪,有自己的,有藏区干部的,有基层群众的。三次半流泪,凝结成一首歌,那是对伟大中国共产党的赞歌,是对藏区干群奋斗的颂歌,是见证藏汉同心的情歌,是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凯歌……
小金援藏干部 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