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用点滴小事 彰显城市文明——我身边的文明社交行为习惯调查(中)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5-19 10:49:24      

责任编辑:罗端


    “良好习惯靠自律,随地吐痰要摒弃”“日常交往有讲究,注重卫生勤洗手”“分食分餐早推行,公筷公勺更传情”“日常交往有讲究,注重卫生勤洗手”……3月24日,四川省文明办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当前社会交往中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发起“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并且对具体的文明社交行为有了详细的界定。

  那么,以上这些文明行为,全市广大市民朋友践行得怎样?今天,跟着记者去详细了解吧。

  眉山网记者 陈甜 文/图

文明吐痰。.jpg

文明吐痰

  【文明社交行为④】

  良好习惯靠自律

  随地吐痰要摒弃

  【文明背景】

  今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其中指明: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随地吐痰,不只影响市容市貌,更和公共卫生安全息息相关。

  【文明调查】

  5月15日18时许,吃完晚饭的人们纷纷出门散步消食。“呵!”在眉山城区颍滨桥头,一名男士刚发出咳痰声,周围几名行人就赶紧加快脚步,走到较远的地方。还好,该男士咳了一声,并没有吐痰。

  当天晚上,在颍滨桥另一端,有一名男士准备吐痰。他拿出了一张纸巾,包住吐出的痰液,再扔进垃圾桶里。

  “一般听到咳痰的声音,我就会下意识地偏头或者走开,就是怕有人不讲卫生,随便吐在地上。”市民王婷说,她很讨厌随地吐痰的行为。一天晚上,王婷和朋友在东坡印象水街逛街。她拿出手机准备拍照时,与手机相连的移动电源掉在了地上。捡移动电源时,手上沾上了黏糊糊的东西,王婷仔细一看,发现是痰。她顿时觉得很恶心,马上跑向卫生间,用洗手液反复洗了七八次手,才觉得好受一点。

  “为什么那些人吐痰的时候不能注意点呢?吐在纸巾里再扔掉多好。把痰吐在人来人往的路上,实在太不文明了。”王婷说。

  随后,记者在各公园、商场里走访发现,在人员聚集的地方,想吐痰的市民,基本会避开人群,用纸巾包上痰液,再扔到垃圾桶里,或者去卫生间解决;在人群比较少的地方,有个别市民会吐痰在地上,再用鞋底摩擦,减少痰残留痕迹。

  【文明解读】

  随地吐痰会带来严重的卫生问题,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如果吐痰者有结核、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病菌会通过痰液传播。因此,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随地吐痰这种不文明行为。

认真洗手。.jpg

认真洗手

  【文明社交行为⑤】

  日常交往有讲究

  注重卫生勤洗手

  【文明背景】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手册》明确介绍:预防新冠肺炎,应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文明调查】

  5月15日晚上,在东坡印象水街的一家饭店门口,一名六七岁的小朋友在洗手池边认真洗手。她把手心、手背、手指缝都冲洗得干干净净,再和父母一起走进店里,准备用餐。

  在该饭店卫生间门口,记者观察了几分钟,发现从卫生间出来的人,都用洗手液洗干净手再离去。

  “便后洗手,一直是我的习惯。现在,因为疫情防控,洗手洗得更加仔细了。”刚从卫生间出来洗完手的熊女士说。以往,上完厕所后,她会简单冲洗一下双手;现在,会用洗手液均匀地涂抹在手上,再反复搓洗几遍,确保洗干净。

  市民苟江说,勤洗手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他和朋友到餐馆聚餐,都会先问一句“在哪里洗手?”“吃东西前不洗手,没有安全感。”苟江说。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不仅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还保持了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者消毒纸巾的习惯。

  “在外面,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洗手。有时候手摸这摸那,弄得很脏。这时,湿巾和免洗液就很方便,可以洁净双手。”市民吴梦玉说。

  【文明解读】

  市民去公共场所,触碰公交扶手、商场门把手以及冲便器等,容易沾染病菌。不洗手就吃东西或者与他人亲密接触,不仅容易使自己感染病菌,还会成为病菌的携带者、传播者,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卫生勤洗手。

饭店里提供“公筷公勺”。.jpg

饭店里提供“公筷公勺”。

  【文明社交行为⑥】

  分食分餐早推行

  公筷公勺更传情

  【文明背景】

  近日,11位疾控专家做了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结果令人震惊:细菌落差总数最大相差250倍。负责检测的专家表示,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感染。

  【文明调查】

  5月13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餐饮店都提供了公筷公勺,并在桌上摆放了“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提示牌,店员也积极引导顾客使用。

  “除每桌两套必备的公筷公勺外,为方便顾客,我们还提前将水果、汤品等食物进行分餐装盘,再一一摆到大家面前。服务员也在开餐用语里,加上了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好处的提示语。”眉州东坡四川区域总经理李丹说。

  早在两个月前,眉山市双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眉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眉山市商务局、眉山市卫生健康委、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部门正式发布了《“公筷公勺 用餐有礼”倡议书》。就在倡议书发布当天,眉山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眉山市餐饮行业协会代表全市首批91家餐饮企业,联合发布配备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条件的餐厅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等承诺。

  现在,市民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越来越强。除在餐饮店使用公筷公勺外,家庭用餐使用公筷公勺也日渐流行。

  “大人给小孩子夹菜,使用公筷更健康。”家住洪雅县的王波说。他一家三口人,从上个月开始,家里的饭桌上就多摆放了两双筷子作为公筷。王波坦言,有时给小孩夹菜,他们顺手就会用自己的筷子,而忘记了用公筷。“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我们要坚持下去。”

  【文明解读】

  疾控专家表示,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而且,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因此,专家认为,无论是杜绝病从口入,保护家人健康,还是倡导餐饮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

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jpg

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

  【文明社交行为⑦】

  保护动物我做起 拒食野味守法纪

  【文明背景】

  今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初步明确了对“吃野味”行为的禁止,这意味着国家开始在法律层面上,对“吃野味”进行更严格的控制。未来,贩卖、食用“野味”行为将受到越来越严厉的处罚。

  【文明调查】

  5月13日,记者在眉山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倾听他们对“拒食野味”的看法。

  “鸡鸭鱼肉不好吃吗?何必冒着风险去追求刺激吃野味。”市民王女士认为,家养的肉禽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营养,没有必要听信网上谣言,吃野味进补。

  学医的罗女士表达了她的看法:“野生动物存在较多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其安全性不如家养动物。这些病毒、寄生虫、细菌存在于动物的肌肉、血液里,通过蒸煮很难杀死,病毒传染的危险性很高。为了健康着想,应该跟野味说不!”

  “只有当大家都养成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并且拒绝野味,那些以贩卖野味为生的人没有利益可得,才能减少野味交易的发生。”市民雷先生说。

  “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现因野生动物引发的疫情,也未发现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全市野生动物栖息地、集中分布区、迁移通道、自然保护地等地方,设置了野生动物野外监测点53个,安装红外相机64个,并且公布了举报电话,确保及时发现并报告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目前,尚未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

  与此同时,为增强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市林业局还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活动期间,通过公众号、微信群、QQ群、现场宣传等方式,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爱鸟护鸟保护宣传标语、标识、展板等3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50000份。

  【文明解读】

  “严格禁止食用国家、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全面禁止食用国家、省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今年4月22日,眉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眉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详细界定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范围。

  “要从源头上杜绝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对食用野味坚决零容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据市人大法制委负责人介绍,2003年,为抗击非典型肺炎,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禁止食用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的决议。“本次作出的《决定》,进一步扩大了禁食范围,措施更严格、规定更刚性,原《决议》同时废止。”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