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驻村工作组走访贫困户

洪雅白马村驻村干部:要做“白马通"
【核心提示】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一片片藤椒种植基地让贫困户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虽然时值隆冬,但洪雅县余坪镇白马村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村里能有现在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真帮实扶。”白马村党支部书记魏开华深有感触地说。精准扶贫开始后,县上给村上派来了驻村工作组,与群众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制定计划、编制项目、硬化道路,组织群众学习藤椒种植技术,切实帮助贫困户走上了富裕路。
围绕目标 ,抓好班子带队伍
1月3日,记者来到白马村,当谈到县政府办派驻到村上的工作组时,干部群众都说:“别看他们是县上派来的,却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做事干脆利落,有板有眼,为我们村办了不少的好事、实事。”
驻村“第一书记”何伟认为:“送钱送物,不如建好党支部”。于是,驻村干部组织村上干部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并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找准党支部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抓党建,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到提升,年轻人踊跃要求入党,村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对每个成员进行了分工。通过农户申请、组评、村评、公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44户98人。”何伟介绍,他们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后,一户接一户地进行了走访座谈、调查研究。然后制定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要求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技术、资金、信息、生产资料等全方位的扶助。为推动全村精准扶贫、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
凝心聚力,深入扶贫第一线
想为村民办实事,首先要了解村民之所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组到白马村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街串巷,倾听民声。交通不便、无支撑产业……一个个问题反馈上来,“催促”着驻村工作组马不停蹄地为村民解难题。
“驻村工作必须要进到每家每户,多和群众沟通,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做出正确的扶贫方案,尽量让群众早日脱贫。”谈起驻村的感受,何伟说。为了彻底拔掉白马村的穷根,驻村组先后组织与村民召开村委会进行学习和讨论,找出了本村自身的问题,总结不稳定因素进行整改。
“我们的驻村干部都是‘白马通’,村情摸得透,民情记得准。”白马村党支部书记魏开华翻开《驻村工作日志》,只见里面一行行记录着村上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5组501户1682人,贫困户44户98人,2014年脱贫7户20人,2015年脱贫20户41人。1组王仕香71岁,女儿因小儿麻痹症瘫痪30余年,全靠她一人照顾;3组杨友钢,妻子精神残疾,年幼的女儿尚在读书;4组陈志全,25岁的女儿身患癌症,每月医药费近3000元……这些记录承载着驻村工作组成员问访民情的足迹,也建立起了白马村脱贫攻坚的基础台账。
埋头苦干,带领村民抓产业
最实在的帮扶莫过于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为摘掉贫困村帽子,驻村工作组同村两委商量,将藤椒定为主导产业,流转土地200多亩来建藤椒种植基地,并套种桢楠树、榨菜等作物,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坐收租金,打工挣钱。
除了积极争取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外,驻村工作组还争取到新修水泥路、山坪塘、蓄水池等项目。为了壮大藤椒产业发展,驻村工作组为其申报成立了欧大山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白马村民有养猪的传统,为此工作组帮忙争取到40多头仔猪项目,优先让贫困户陈志全领回去饲养,并到畜牧部门找领导、请专家,免费提供养猪技术。与此同时,他们还多方联系协调,将800多亩土地流转给几家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果树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既然驻村帮扶,就应该立足实际,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把好事办实、办好,使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对于今后的发展,何伟表示,工作组一定不负众望,脚踏实地、服务村民,带领白马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