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吴丹检查蓝莓长势
吴丹组织员工开会,安排工作计划
2000年,高中未毕业的吴丹远赴深圳打工。“在外打拼多年,车子、房子、票子都有了,但总觉得缺了什么。”吴丹说,“妻子是青神人,父母也是青神人,亲戚朋友大多都是青神人,后来有了两个孩子,一家人虽然齐聚深圳,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青神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我有一个当‘老农民’的梦,希望有自己的全生态田园。”2015年上半年,吴丹关掉深圳的部分企业,和妻子回到青神,物色圆梦的土地。
2016年1月10日,吴丹的生态田园正式破土动工。整个园区占地350余亩,园区内主打生态蓝莓、牡丹、西瓜等花果种植,芍药、李子、梨、草莓等植物间种其间。开建半年后,100余亩4个品种的蓝莓陆续成熟,持续接待游客采摘至8月。“不要化肥,不要农药,不要膨大剂,不要催红素……怎么生态怎么来!怎么健康怎么来!”吴丹说,“我们要把生态农业的路走到底,争取三年时间拿下‘有机认证’!”
“就近就能采到蓝莓,很方便。可惜蓝莓的个头儿小,部分蓝莓还有点酸,价格偏贵。”不少游客都有此感受。对于游客的采摘体验,吴丹内心很矛盾。一方面,通过全生态方式种植出的蓝莓,其卖相、口感或许一时没法和农药、化肥作用下的大棚产品相比;另一方面,产出的生态果品,也没法以普通蓝莓价格进行销售。
要做就做最好。生态园动工建设之初,吴丹便花重金找到专业设计公司,设计了一整套VI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并申请注册了公司。“我们不仅要做生态农业,更要做品质农业。”在吴丹看来,这次不仅要玩真、玩大,更要玩出品质、玩出效益。他坚信,将科学的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农业发展上,同样适用。“我希望用科学的管理,结合农技人员的丰富经验技术,最大可能补齐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短板。”吴丹说,“如果仅仅卖个‘生态农业’的噱头和情怀,这样的农业生命力是不顽强的。”
目前,吴丹的生态园还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除了现有的采摘体验功能,他还计划在园区内开发出更多具有诗意的附加功能。“我想在园区里建个书吧,让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静下来阅读。或是建个主题咖啡馆,供朋友沙龙叙旧,聊聊生活中久违的‘诗与远方’。”
如何把游客引得来、坐得下、留得住,是他经商十多年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我不希望把生态园建成普普通通的农家乐。”吴丹说,“想要有长久的生命力,生态园就必须面向市场。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还得给游客坐下来的理由。”近期,吴丹开始猛攻新媒体营销推广,希望通过新媒体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消费群体,同时借助新的传播渠道,反向吸收更多新颖且具操作性的经营理念,让他誓做“老农民”的梦想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