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10-19 09:35:21
责任编辑:陈敏
眉山网记者 彭林 文/图
【人物名片】
肖俊杰是我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于2017年5月至今年5月,被派任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工作中,他攻坚克难,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产业,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8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万元,全村无一例返贫现象,实现稳定脱贫。今年7月,肖俊杰被省委表彰为全省2018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
肖俊杰(左三)与群众交流。
“肖书记,我又遇到问题了,你得帮帮忙。”10月16日,肖俊杰接到廖店村村民曾丽琼的电话,语气有些急切。“别着急,请慢慢说。”“我家脆红李入秋采摘完后,最近发现有些卷叶,是不是遭啥病了、会不会影响明年的产量哦?”已结束驻村任务的肖俊杰了解问题后,十分关切,随即通过查找资料、联系农技专家进行了解决。
苦干实干 与村民做朋友
张场镇廖店村地处总岗山脉,距县城33公里,距场镇11公里,地理位置偏远,海拔较高,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劳动力不足,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75人,是我市4个原省定贫困村之一。
曾丽琼是廖店村2016年底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近两年,在政策帮扶和村干部的引导下,她家共栽植了500株脆红李,还养殖了10余头山羊。“产业上有扶持资金、技术帮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曾丽琼表示,每次有问题就找“第一书记”帮忙,现在离开了,村民还真有些不习惯。“跑得快、说了就办,我们都很信任他,像自家人样。”她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
“虽然离开了,我的心还牵挂着大家,只要还能帮助的就全力而为。”肖俊杰说,两年时间,大家一道克服困难、共奋进,早已成为彼此朋友。“回顾这段经历,真的是历历在目。”
肖俊杰介绍,刚到廖店村时,很多村民也有疑虑。“‘第一书记’是宜宾市人,能把廖店村当家吗?”“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上田坎能行吗?”既来之则安之,他准备充分,提前制作好了“第一书记联系卡”,将自己的姓名,派出单位,联系电话,职务,和服务承诺,清晰完整地做成名片,见到村组干部和群众就分发,逐渐大家就对他印象深刻。
两周之内,肖俊杰跑遍了全村58户脱贫户,摸清了全村的产业家底。“一组的山羊,二组的长毛兔,三组的茶叶,四组的林下鸡,五组的核桃和鱼类养殖,六组的脆红李和果树苗木……”翻开泛黄还带有泥印的笔记本,字迹工整,字里行间都是对村里的牵挂。
一张小方桌、单人床,几条板凳,就是肖俊杰简易的家。周一到周五,吃住在村上。“没想到,他那么能吃苦,天天看到他东奔西跑,上田坎进农户,与村民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样。”一段时间后,村民和村组干部口口相传,都说“肖书记”是实干的小伙子,能带领全村持续致富奔康。
造血式扶贫 村民致富有底气
“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产业发展是关键。”肖俊杰在驻村工作中,严格实施“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利用自身的优势,推进造血式扶贫工作,跑资金,带项目,为廖店村带来苗木补助资金28万元,邀请高级农艺师开展技术培训数十次。
通过长期和短期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加村民发展意识、致富支撑。在肖俊杰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两年来,廖店村村形成以高山脆红李、长毛兔等种养殖业为主的致富产业,脆红李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长毛兔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8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万元,无一例返贫现象。
同时,肖俊杰还出谋划策,想方设法,为廖店村新办村级幼儿园,完善妇女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夜校,筑牢基层建设,还将村级阵地建设成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建立道德超市、成立村集体公司,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起来,成效明显。
“曾一直思考能为廖店村带来什么?”肖俊杰说,后来明白了,成绩不论大小,只要一心为民服务,多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和需求,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里,群众就会把我当成最贴心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