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基层治理见实效 为民服务更用心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0 08:43:01

责任编辑:杨熹


基层治理刷新城市颜值。

只有基层治理稳定有序,城乡发展才能稳定有力。

对于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的眉山而言,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大量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各类风险隐患交织,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实施农村聚居点、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三大薄弱领域治理攻坚行动,城乡基层抓治理、优服务、促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吹哨报到”聚合力 社区治理提质效

“这两年,我们小区面貌变化大哦,环境更美了,氛围更好了,过去脏乱差、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改善。”5月17日,在青神县青竹街道花园社区安盛小区,谈起小区变化,居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

过去,小区居民抱怨居住环境差,想要改变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县吹哨办立即行动,通过与该小区的包保单位——青神县发改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协调,最终完成了小区改造。

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今年4月中旬,该局还发动小区居民捐出废旧物品,开展废物改造利用活动,将小区一处原本长满杂草的空地改造成花园。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小区形成共建共管的良好模式。

在该社区的惠民小区,居民同样感受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以下简称“吹哨报到”)机制带来的改变。

“吹哨报到”入户走访。

“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改善了很多。停车棚经过整治后,安上了充电设施,划定了停车范围,没有私搭乱拉充电插座的情况了。在小区里散步时,心情都要舒畅很多。”说起小区近年来的变化,居民沈术群高兴地说。

曾经,由于历史性环境遗留问题较多,惠民小区面临着停车棚车辆停放混乱、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等问题。

该县吹哨办积极争取该小区包保单位——青神县房地产服务中心的支持,联手花园社区、惠民小区党支部,拆除了小区内的乱拉乱接线路,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目前,社区已初步形成‘吹哨报到’机制运行的固定模式。”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冲表示,每周一到周三,社区网格员会“下沉”到各网格,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周四整理出问题清单,并于周五的“包保单位志愿日”,将收集的问题反馈给包保单位,再由大家共同协调解决,“这样的运行模式让基层问题解决起来更对症、更迅速。”

作为我市“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县之一,目前,青神县已将城市建成区的9个社区划分为30个片、76个区,由县级领导挂联1-2个片,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片(区)长”,县纪委监委派出(派驻)机构担任片区“纪检长”,8000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服务包保片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网络。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到位。

“自‘吹哨报到’机制运行以来,全县共计交办1900余件问题建议,推动解决小区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300余个,实现刑事案件率下降10.3%、治安案件数下降35.36%、群众信访诉求下降51.5%、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8.8%。”该县吹哨办相关负责人称。

下一步,青神县将进一步理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邻里中心”三级服务体系,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党建服务圈”,动态满足广大党员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优化“包保部门职责清单、党员报到职责清单、小区党组织职责清单、小区管家职责清单”;充分发挥小区管家、党员先锋队、专业化服务队“三支队伍”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其实,青神县的试点只是我市开展“吹哨报到”机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各区县将“吹哨报到”机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包保活动,最大限度地汇聚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我市各区县设立“一窗通办”市民服务中心,一窗办理业务。

改革服务“沉”下去 群众满意“提”上来

“现在缴费太方便了,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就完成了,再也不用到镇上、县上去缴了。”近日,仁寿县黑龙滩镇四海社区居民谢桂明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缴完燃气费后,感慨地说。

缴完费后,谢桂明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对着焕然一新的办公室看了半天。“谢大爷,我们现在不光能办以前那些业务,还设立了‘政务+金融’综合服务窗口,能办理生活缴费、取钱、医院预约挂号等很多业务。”社区工作人员黄才权热情地告诉他。

社区居民王秀英也感受到了“政务服务+金融”的便利。她说,以往取钱,要到镇上跑个来回,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只需到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就能取钱,还可以办理水电气费缴纳、话费充值等。

在深入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我市全力推动“政务服务+金融”等创新服务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推动线上线下农村金融服务与便民服务平台、渠道、资源共享。去年,我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与省农信眉山办事处开展战略合作,将金融服务“嫁接”到镇村便民服务,由农商银行、邮政、移动、保险等部门组成“政务金融服务先锋队”。在先锋队“一对一”服务下,群众享受到更多红利。

“沉”下去的,不止金融服务,还有丹棱县“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

“以前,我们想修房子比较麻烦,办理手续需要跑好几天。现在有了这个平台,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流程,太方便了。”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村民何娇说。

2020年8月起,借力信息化手段,整合多部门资源,丹棱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

“这套系统整合了多个部门的数据近20万条。通过数据整合,我们打破了壁垒和堵点,形成一张网、一条链。”该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精细、精准管理,让农民办理宅基地及农房业务实现“手上办、马上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服务“沉”下去,群众的满意度升上来,这正是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具体体现。其间,我市聚焦特色创新,让服务“更有温度”。

全市积极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涵盖出生、义务教育入学、户口迁移、企业开办、税务查询等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纳入改革内容;精准下放服务事项,将涉及市场准入、卫生健康等领域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下放到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室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覆盖,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

围绕镇村服务大厅进驻项目少、办事环节不畅等问题,全市开展了镇村两级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将部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委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印发公示118项本地乡镇(街道)法定行政权力事项和55项赋予乡镇(街道)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梳理形成91项《眉山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实现了社保、邮寄、看病挂号及水、电、气缴费等事项在农村“就近办”。

网格管理更精细 基层治理更精准

“这张网格服务联系卡上有各级网格员的联系方式以及工作职责。联户卡发放后,居民家里有什么事,联系我更加方便了。”5月13日,在眉山城区岷江大道中段兰溪花园8期,网格员李敏正在进行日常走访。

李敏是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桐花巷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联系群众1224户,对每户的基本信息都很了解。“相处久了,大家渐渐成了朋友。居民遇到什么事,都愿意第一时间来找我。”对李敏来说,这是她担任网格员以来最大的收获。

据了解,桐花巷社区一共有8963户居民、8个社区工作人员、19个网格员,平均一个网格员要负责500余户居民。每隔一段时间,网格员都会对居民进行入户走访。

在该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幅幅以航拍图为基础绘制的精确网格管理平面图,上面展示了社区面积、楼院数量、总人口、社区内外流入人口、主路辅路数量、商铺户数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每一个档案夹内都罗列着社区内每一个网格的全部信息,格式规范、目录简明、内容详尽,查找方便快捷。

“通过精准划定网格,构建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网络,精准到户到人。”据该社区党委书记伍萌葳介绍,为提升管理与服务效能,社区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坚持数字赋能,结合服务需求和自身实际,应用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将网格内的人口、房屋、经营门店、机关单位、工厂企业、公共设施等基础信息摸排精准后,全部录入系统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

此外,社区还安排了专职人员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平台数据动态更新、实时共享等。“在网格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到街道、社区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情况等。”伍萌葳说。

“社区网格员给每家每户发放了网格服务联系卡。我家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联系网格员和社区干部,真的太好了。”居民林女士称。

目前,全市共有337个社区,其中街道社区146个、乡镇社区191个,社区两委干部共2397名,共划分3164个社区居民小组、社区网格1797个,社区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驻地单位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全面覆盖,搭建了市、区、镇街、社区网络构成的“四级管理”,社区、居民小组、社区网格“三级服务”,社区督导员、网格长、信息员“三级队伍”基本组织构架,组建社区网格管理团队,确保社区网格管理服务运行畅通。

“每一位网格长除承担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的工作外,还要负责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环境保护、帮扶困难群体等职责,确保社区网格内的事务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李敏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发现上报治安隐患7747件,协助法院办理执行案件273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437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叫随到的服务,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心结解了,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少了,群众与干部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李幸 张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