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2月13日上午,东坡区柳圣乡力争村迎新春运动会结束后,“第一书记”刘翔把73岁的王素华大娘扶上了车。“我要送王大娘回家,顺便去看看,记得上次去,还是半个月以前的事了。”刘翔很感慨,“快过年了,也不知道王大娘家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大娘老伴儿不在了,三个儿子两个病逝,唯一的儿子今年50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病,长期以来,娘俩儿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一日三餐都是我煮,能多照顾傻儿一天是一天。好在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王素华说。
“傻儿识人”,这是刘翔反复说的。由于见的次数多了,每当看到刘翔来家里,傻儿总会看着他笑。临走,还会送到门口的竹林边。
力争村位于东坡区柳圣场镇东南面,南与青神县高台乡相邻,西与复兴乡五皇村相连,北与八井村接壤,东与五圣村相接,用力争村党支部书记杨榜成的话说,“整个一山旮瘩,全村劳动力千把人,几乎都在外打工”。
这也是村“第一书记”刘翔必须面对的现状:力争村属市级贫困村,人均收入与全乡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比较明显。此外,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
2014年至2017年共评议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10人,截至2017年底已全部实现脱贫。这其中,刘翔担任“第一书记”的半年时间,完成最后14户37人脱贫的攻坚任务。“脱贫攻坚不能断档!对我而言,曾经的59户贫困户,都是我最挂念的!”刘翔到了力争村,就算是2014年就已脱贫的群众,他都会经常去走走看看,“敞开了聊,就能碰撞出‘火花’,而且跟他们在一起,你才会深知责任重大。”
“从区人社局一名普通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我深感压力和责任并重。”刘翔说,为了能胜任工作,自己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深刻领会十九大内涵,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党建、精准扶贫业务等培训,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迅速完成了到村后的村情调研报告、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建设规划等。
“既要脱贫,还得致富,他们需要点子需要路子。”这是刘翔驻村以来给自己定下的基调,“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找准共性问题化解主要难题。”
作为偏远山村,只有抓好了经济发展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切实变化。刘翔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解决水果销售难题,增加集体经济效益。“我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充分利用好人社平台,就能为群众解决大问题。”刘翔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刘翔通过各种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农业生产企业或者业主,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并创造有利条件。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确,力争村的村道弯弯拐拐,不太好走,为了方便走访,驻村期间,刘翔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电瓶车,“总共9个组,我都很熟悉,59户贫困户,更成为心中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