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3-23 09:35:43
责任编辑:雷尧
特约通讯员 宋美志 眉山网记者 李勇军
3月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青神县元宵民俗文艺表演热闹上演。该县高台乡百家池村刘学明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观看精彩演出,一家人个个喜笑颜开。“好多年都没带家人闹元宵了,今年特意带上家人来城里玩,团团圆圆过个节。”刘学明介绍,前些年他一直在外打工,每年过了正月初七,就盘算着打包出门,根本没有心思过什么元宵节了。等到正月十五,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几乎走完了,剩下老人和小孩,家里一下子就冷清了。
刘学明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回了乡,村里也有了人气和活力。“在家种地收入也不比外出打工差。”刘学明说,之所以有回乡发展的底气,还是因为种植柑桔带来的稳定收入。
刘学明介绍,自己种植柑桔也有十来年的历史,但以往公路不通,疏于管理,柑桔品质难以保证,一年下来,根本赚不了几个钱,于是他放弃柑桔种植转而外出打工。得益于县里大力发展柑桔产业,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刘学明决定回乡再次发展柑桔。
经过3年的发展,刘学明的柑桔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余亩,年收入数十万元。柑桔种植收入已经超过了他外出打工的收入。“现在柑桔市场竞争激烈,接下来我要按照县上引导,走标准化种植的道路,提高我们的柑桔品质。”刘学明表示,他将把精力放在品种升级换代,主攻晚熟品种,同时对柑桔园进行土壤改良、水肥一体等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果园。
刘学明是青神县靠着柑桔产业奔康致富的万千农民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青神柑桔产业已从初期以椪柑为单一品种,逐步发展形成了以马克斗、春见、爱媛、椪柑等为主要品种的产业格局,“青神椪柑”已成为该县柑桔产业公共品牌。目前,该县柑桔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10亿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就达4000多元。依托柑桔产业的发展,一条条宽敞的硬化路通向了村庄的每个角落,一个个原本干旱的山头用蓄水池蓄满了水,村里的洋房错落有致一幢赛一幢,青神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他们的生活环境、精神文化生活也得以持续改善。
“产业的兴旺强盛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青神县委书记肖巍表示,青神县将深入推进柑桔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全县柑桔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柑桔标准化生产,培育柑桔企业品牌,不遗余力构筑以柑桔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新高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基础。
“后续我县将按照‘更高、更优、更响、更好’的发展要求和‘安全为先,品质为王’的发展理念,实施青神柑桔‘双品双晚’发展战略,占领晚熟柑桔产业高地,到2021年,实现全县晚熟柑桔年产值20亿元的目标。”青神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宋麒麟介绍,目前青神已高起点编制《青神柑桔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按照最高最严的要求,完善《青神晚熟柑桔高标准建园技术规程》,形成晚熟柑桔果园建设的青神标准,力争将该标准在2018年上升为眉山市级标准,最终成为省级以上标准。
据介绍,未来几年,青神县将开展“百园示范”带动,到2021年,打造100个标准示范园。全部实行标准化建园,全部实施物联网,全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留树保鲜晚熟栽培技术、草生栽培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部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青神县将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进农村,规范土地流转,培育一批精技术、会管理、懂营销的多层次的新型经营主体。到2021年全县培育柑桔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200个,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柑桔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在此基础上,青神还将充分利用青神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推动果园网上直销。依托10万亩柑桔、百公里柑桔产业环线特色景观,融入青神蚕丛文化、东坡文化、农耕文化,完善基地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美丽乡村,促进青神柑桔基地景区化建设,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提高柑桔产业综合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