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彭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4-30 10:39:16      

责任编辑:陈敏


“五化”共促资源化 一题多解成样板 

彭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眉山网记者 孟飞 文/图

res01_attpic_brief.jpg

利用机械翻田,秸秆成肥料。 

  “川芎秸秆直接丢在地里,腐烂后就能成为很好的肥料。”4月26日,彭山区凤鸣街道石家村秸秆综合利用点,正在地里忙活的工人赵军说。当天,记者在该处见到,工人们正将成熟的川芎根茎放进编织袋,而剩下的川芎秸秆则随意丢弃在田间。

  石家村是彭山秸秆禁烧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指导区域,以往村里每年所种植的水稻、川芎、泽泻、油菜、小麦等各种农作物和中草药丰收后,都会产生大量废弃秸秆,种植户丢也不是,烧也不行,十分头疼。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区推广并采取机械翻耕还田、机械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相结合的方式,使片区农作物秸秆全部得到有效利用,没有出现露天焚烧以及随意丢弃的现象。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轻农业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该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李国会介绍。

  据了解,彭山区现有耕地面积21.14万亩,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67万亩次,产生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17.21万吨左右,可收集量约12.67万吨。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该区按照“以用促禁、农用优先、轻简高效、配套实用、强化引导、主体带动”的思路,采取“五化”综合利用秸秆,深入推进农业领域秸秆资源化利用。

  推进秸秆肥料化。以水稻、油菜、玉米和小麦秸秆为重点,以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为依托,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腐熟还田、秸秆集中堆沤还田技术。支持以秸秆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化生产。全区各种秸秆肥料化利用11.38万吨左右。其中全区规模化秸秆有机肥企业1家,年利用秸秆1.1万吨左右。

  推进秸秆饲料化。扶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等建设青贮氨化场地,配备秸秆切碎、压块、青贮机械,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示范推广复合青贮、黑贮、酸贮等饲料化利用新技术。全区秸秆饲料化利用量0.026万吨左右,主要是饲料玉米、红苕藤及青贮饲料等。

  推进秸秆燃料化。重点推进发展秸秆固化成型产业,鼓励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企业开发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结合工矿企业锅炉改造,积极引导工矿企业使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围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燃料结构和燃烧习惯,推广生物质灶具替代传统燃具。全区秸秆能源化利用量0.579万吨左右。

  推进秸秆基料化。在食用菌主产区域,鼓励食用菌生产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开展秸秆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全市基料化利用消耗秸秆0.015万吨左右。

  推进秸秆原料化。引导企业利用秸秆用作造纸原料,部分用于编织草垫等,利用量0.0834万吨左右。

  “采取‘五化’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已经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90%以上。目前,全区农业领域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在防治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缓解了秸秆野外焚烧污染大气问题,有力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还将通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投入长效机制规划引导业主建设一批集秸秆打包、收储、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秸秆转运中心,以及加快培育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