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新华网评:期待互联网医疗迎着“春天”再出发

新闻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0-03-19 21:46:39      

责任编辑:赵娜娜


  “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网评之172:

  毛同辉

  线上分流患者,缓解线下压力;专家在线指导,远程支援基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关注度陡然提升。疫情期间,多个互联网医疗平台陆续上线新冠肺炎义诊专区。相比平日,其用户量、问诊量成倍增长。

  疫情使互联网医疗机构完成了概念普及和市场推广;医保患者网上诊疗费用可以报销,也打通了长期困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大堵点。互联网医疗在疫情过后打开更大市场空间,还要靠相关平台内外兼修,在多方面下足功夫,其中有三点尤其重要。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改善用户体验。长期以来,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诊疗效果难以获取用户信任。此外,一些平台线上客服、线下药品配送的效率效果也有待提升。所以,在这方面相关平台要有质的转变。

  二是要以百姓心为心,助力解决百姓“看病难”。在这次疫情中,线上问诊的便利性确实得以凸显,尤其是解决了基层患者的“看病难”问题。要在解决这一痼疾中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相关平台在努力留住和巩固疫情中“用户增量”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吸引和留住优质医疗资源,从供给侧不断充实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

  三是要把握政策机遇,在助力深化医改中实现加速发展。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高起点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也给相关平台带来利好。未来全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化建设、医保支付机制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先进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撑,谁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医改赋能,自然就更可能借势而起,实现更快发展。

  在这次疫情中,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大大提升,用户使用习惯得到培养。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未来要用户不掉线、服务不掉队,还有很多功夫要下。

  新华网评·“疫”中人|为爱护航

  新华网评:决不能让这个形势发生逆转

  新华网评·“疫”中人|最好的“奖状”给最可爱的人

  新华网评: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新华网评:分餐,大胆一些

  新华网评·“疫”中人|“熊”抱

  新华网评:读懂三个“必胜”的信心之源

  新华网评:分餐,恰逢其时

  新华网评·“疫”中人|为武汉加“鱼”

  新华网评:把好习惯固化住、推广开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