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近年来,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日渐普及,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到“机会”,经常采取拨打电话、编发虚假短信和网上信息等方式实施电信诈骗,用户一不小心就会中招上当。东坡区近日发生多起电信诈骗案件,警方提醒,春节即将来临,请广大市民谨防电信诈骗,增强防骗能力。
以领残疾补助为由诈骗
案例:近日,残疾人亲属宁女士接到一位自称是“残联中心”工作人员的陌生女子来电。对方称,国家近期有针对性地发放一笔5800元的残疾补贴,宁女士的丈夫有残疾证,符合领取条件。宁女士大喜,随即拿着银行卡到银行取款机处收款。由于相信对方的花言巧语,按照对方提示步骤在ATM机上进行操作后,她被骗掉3800元。
警方提醒: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轻信电话、短信提供的来历不明的信息,不要轻易将个人隐私和财产信息向不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透露。如遇到类似问题,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和当地残联取得联系。
以免费赠送为由诈骗
案例: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称,程先生参与电视节目微信摇一摇活动时,被节目组抽中,可以免费获得一个平板电脑。听说是免费,程先生也没多想,就告诉了对方电话、姓名、地址并支付了快递费用,没几天果然收到了快递送来的一个平板电脑,但并非电话里所说的品牌。令他没想到的是,事隔不到3天,对方却打电话表示,程先生并非中奖用户,要求退款5000元。程先生自然不肯,于是对方便言语威胁。考虑到自己泄露家庭地址,程先生为了息事宁人便向对方汇款3000元,但对方还是不依不饶,程先生便报了警。
警方提醒:千万不要随便相信和接受陌生人所谓的“免费赠送”,也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等信息告诉陌生人。如果接到类似敲诈电话后要保持冷静,并且及时报警来寻求帮助,千万不可轻易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冒充银行短信实施诈骗
案例:居民刘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短信称,刘女士使用某银行账户已满50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刘女士登录指定网站查询兑换。短信内容让她深信不疑,随即登录网站并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后,等待兑换的现金到账。可等待了半天,刘女士不但没等到现金到账,反而收到被转账4500元的信息。当打电话到银行确认的确被转账4500元后,刘女士报了警。
警方提醒:不盲目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收到类似这样的短信,务必直接与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一定要先经核实再相信。同时,不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能汇款转账,因为电信诈骗手法无论如何翻新,最后都会落在向他们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汇款上。因此,无论对方使用什么手段,一定要坚守这一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