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水中、地上的垃圾,管护树木、草坪,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眼中的美景,道一声辛苦了——
眉山网记者 梁昊 文/图
春节期间,仁寿城市湿地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优美静谧的环境、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等,都给市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在这些美好景致的背后,却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有的负责维护公园内的水域清洁,有的负责树木花草的灌溉养护,有的负责保持地面环境的整洁……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劳付出,才有城市湿地公园的美景呈现。
水域打捞工:护一方水清

熊远征每天要重复打捞的动作上百次。
巡视在城市湿地公园,只要看见水里有漂浮的垃圾,熊远征都会抛出手中的简陋打捞网将其捞出。抛网、收网、倒垃圾,他每天都会做着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反反复复多达上百次。
熊远征告诉记者,水里的垃圾不像地面上的好清理,像水草、木板、扑克牌等垃圾常常分散漂浮,这就造成了打捞上的麻烦;有些垃圾会顺水飘到水域中央,远远超过了打捞网的有效打捞范围,必须要坐船到水中央去清理。
2月16日上午10时许,记者见到熊远征时,他已经打捞起了两背篼垃圾。他说,这还不算他最忙碌的时候。
为保障城市湿地公园的干净整洁,熊远征整个春节都没歇息。从农历腊月二十八起,每天早上8点,他就会准时出现在公园内,左手拿着打捞网,右手拖着装垃圾的竹背篼,从音乐喷泉广场前的那片水域开始,细致入微地展开工作。
春节期间,仁寿城市湿地公园向广大市民开放了音乐喷泉。喷泉在夜幕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而此时也是产生水域垃圾的高峰期。作为水域守护者的熊远征要等到人潮散尽后,才能对音乐喷泉广场前的水域进行大致清理,至此,他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
问他累不累,熊远征坦言,“我一个人负责清理的水域面积比较广,每天来回打捞都要绕公园水库好几周,当然会感觉累。不过每当看到经过自己打理后的水库恢复清澈模样,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植被养护工:养一寸林绿
用心灌溉每一棵树。
2月16日上午,59岁的岳智均和53岁的刘淑珍正在搭档灌溉公园一角的花坛。岳智均负责浇灌植被苗子,而刘淑珍则负责扶起那些被游客踩踏损坏的幼苗,并拿锄头为它们重新挖土插根。
灌溉花坛只是她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此外,她们还要为植被修枝、灌溉草坪、清理草坪和花坛中的垃圾等。“春节期间,我们只休息了除夕和大年初一两天,初二开始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刘淑珍说,早一点开工,就可以让公园建设早一点完工,也能让公园早一点正式对外开放。
公园一处草坪旁,停着一辆灌溉车。不远处,王伯生正在工友的配合下,浇灌一株株大树。王伯生握紧水管,先是将加入了生根剂等药水的专用灌溉水浇入树旁直通树根的水管中,而后再均匀灌溉树根周围的土壤。一棵树浇灌完成后,王伯生拖着水管前部走向下一棵树,而工友则需要托起后半截水管紧跟在王伯生身后。默契的配合,他们不一会便完成了5棵大树的灌溉。
每次开工,王伯生和工友都要灌溉上百棵大树,同时负责对枯枝败叶的修剪。“树木的灌溉是按时间周期来的,并视天气状况而定。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我们会间隔大约一周的时间灌溉一次。”王伯生说。
作为公园树木的养护者,王伯生每天还要负责为树木松土、修剪新树苗、拔除树根周围的杂草。年前赶工时,他晚上加班加点铺设草坪,毫无怨言。“虽然我们辛苦一点,但是能换来公园的早日对外开放,我们由衷地开心。”王伯生说。
环卫工人:保一隅景美
保持路面整洁,是查绍明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
长长的栈道一尘不染,栈道一边的花坛整洁一新。一大片斜铺的草坪与蓝天相映,与碧水相衬,如一张张柔软的绿地毯,罗列环绕在山岭之间。
如此美景得益于查绍明从清晨到午时的不间断工作。“我从2月2号来这里上班开始,就一直工作在保洁一线,春节期间也照常工作。”查绍明跟记者谈话时,手上的扫帚也没歇着,他挥动扫帚,将橘子皮、瓜子壳等垃圾归拢到簸箕里。
每天,查绍明伴着晨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从自己负责管辖区域内的路面开始清洁,随后是花坛、栈道等。
“白天,来这里玩耍的市民常常备有塑料袋装垃圾。但晚上人多的时候,一些人就懒得再去找垃圾桶,直接将果皮纸屑扔在地上,这样就会加大我们的工作量。”查绍明说。
平日里,查绍明是晚上6点下班,但音乐喷泉开放的晚上,他就不得不加班,等到前来观赏音乐喷泉的人流散去,并做好大致的清洁,才能下班回家。
对查绍明来说,最难的是清理花坛。“花坛里有很多新种的苗子,苗根尚浅,用扫帚直接扫很可能会破坏苗根的成长,只能用手捡。”
查绍明说,“能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幸福。”
仁寿城市湿地公园风景优美,让人心旷神怡。而在这背后的水域打捞工人、植被养护工人、环卫工人,正是由于他们不厌其烦,每日重复这些枯燥的工作内容,才有了城市湿地公园干净整洁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