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眉山东站外检查可疑车辆。
2015年12月8日,东坡区的李女士与朋友一同乘坐一辆“拼车”前往成都,当车行至华阳双简路时,突然失控与前方一辆货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拼车”上两名乘客及司机3人遇难。事后,家属追责“拼车”司机,却无法得到合理赔偿。目前该案仍在调查中。
非法营运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乘客为何不顾自身安全乘坐非法营运车辆?运管部门如何才能有效打击非法车辆?近日,记者对非法营运从业者及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
私车“兼职” 监管成难题
2月20日,记者对非法营运车辆经营者进行了采访调查,其结果显示,目前非法运营车辆主要分为四类:以摩托车为工具进行非法营运活动的“摩的”,以多名乘客合租进行中短途运输的“拼车”,以拉散客进行短途运输的“野的”,以网络平台进行快车服务的“快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通过网络平台以APP进行客运服务的“快车”,它与其他三个已被明确定义为非法营运的区别在于,其是使用合法注册的企业软件从事非法运营活动;再加上软件叫车无规律性,如何监管成为摆在主管部门面前的难题。
“85后”的涂师傅是一名“快车”司机,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他去年买了一辆小车,并利用闲暇时间跑运输赚外快。涂师傅介绍,他所使用的打车软件规定,每个司机每天只要接上18单业务就有小额奖励,所以他每天利用闲暇时间固定跑18单。由于以汽油为燃油,加上车辆保养的花费以及软件公司每单交易固定20%的抽成,实际利润并不高。“我们只有跑够18单才能赚一百块钱左右,跑多了还得贴油费,所以现在都是兼职跑的。”他说,现在跑快车服务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软件公司就出了个跑18单有奖励的政策,以确保服务正常维持下去。
涂师傅告诉记者,他朋友跑“野的”赚取的利润是“快车”的两倍以上,但自去年市政府要求严打非法营运以后,“野的”都不敢再出来拉人了。
难以监管,缺乏相关从业资质,乘客安全无法保障,风险难以管控,破坏行业生态,这是非法运营的“硬伤”
乘坐“黑车”图方便 心存侥幸藏隐患
非法运营车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其一般不具备定期保养条件,未购买承运人责任险,且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和从业审查,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一旦出事故,保险公司如果认定出事车辆存在非法经营行为,不管是否购买车上人员保险都会拒绝理赔。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春节期间运力紧张,通过拼车、软件叫车等形式搭乘非法运营车辆的乘客较平时有所增加。一些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抱着侥幸心理,不顾自身安全,将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作为首选的出行方式。
家住眉山城区南边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前往城南的出租车相对较少,平时出门打车等一二十分钟是常事,遇到极端天气出行就更难,所以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用上了打车软件。“晓得有安全隐患也不得不坐啊,出租车太难等了。如果眉山的出租车也能出个打车软件,那我肯定不得坐没有保障的车。”李女士说。
一业内人士表示,安全重于泰山,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往往抱着侥幸心理选择搭乘没有保障的“黑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合法经营者不断提高自身服务,优化市民出行体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运管部门: 坚决打击不手软
2015年10月25日起,我市运管和交警部门根据市政府出台的打击非法营运的相关决定,进行联合执法,以高压态势对非法运营行为严管重罚。目前,眉山东站设有非法运营车专项整治检查点1个、流动检查点2个,截至目前,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213台。
据市运管处相关人员介绍,非法运营车辆严重扰乱客运市场秩序和运价规则,损害合法经营者和乘客权益,严重破坏客运行业现有的秩序,所以打击“黑车”将会长期坚持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