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朱润平(左)跟顾客交流。
“初中生、大学体育教师、杀猪匠”,这些年,朱润平的身份标签不断转换,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和迷茫,他积淀、思索、拼搏,始终保持一颗“不安分的心”,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创业之路。
初创失败重入校园
压力激发创业梦想
初中毕业后,朱润平和朋友邀约一起到拉萨做小生意。“因为文化低、没人脉、没资本,挣不到什么钱,而且背井离乡,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多学文化知识。”朱润平决定走进课堂继续读高中,用知识改变命运。感受到社会打拼的艰辛,他更珍惜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3年的努力,他敲开了成都体育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大学生。
大学毕业季,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毕业留念、收拾行李,他一个人窝在宿舍里,精心制作求职简历,翻报纸、看简历,一口气发出了50多份简历。终于,成都一家学校伸出橄榄枝,他成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
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朱润平觉得不能安于现状,要寻找一条新路。茫茫商海,如何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
经过多方调研、考察,朱润平决定办一个打火机加工厂。经过考察、选址、策划,一切都准备就绪即将动工时,爷爷却突然查出了肿瘤,辛苦积攒的5万元积蓄花光,还负债2万多元,建厂计划夭折。
从头学起当杀猪匠
不断思变做大规模
为熬过艰难的阶段,朱润平又踏上求职之路。打工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勉强维持正常生活。他陷入沉重的思考,决定积蓄力量再次出发,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改善家人的生活。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岳父母看他还有些生意头脑,让他接手家里的猪肉生意。于是,朱润平又从头学起,跟着岳父学买猪、杀猪、卖肉。经过一年的学习锻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家庭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离我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朱润平说。
经过一年的摸索,朱润平再次做出大胆的决定,改变传统的零售模式改做批发,把规模做大。于是,他又着手进行市场调查。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朱润平决定瞄准洪雅县城猪肉需求量大的地方扩大经营规模。
说干就干,2014年12月,朱润平注册成立了鲜肉销售店。如今,每天批发零售大概500公斤肉,月产值30多万元,利润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