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一个“第一书记”的扶贫攻略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3-11 09:46:12      

责任编辑:


一个“第一书记”的扶贫攻略——
 
找“穷根”、治“贫疾”、摘“穷帽”
 
周杨了解村民养羊的情况。
 
眉山网记者 蒋萍 张忠苹 文/图
 
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是市级贫困村,交通不便、群众用水用电困难、没有特色产业……基础条件落后,是该村脱贫致富面临的难点,更是扶贫工作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2015年8月,周杨从仁寿县交通运输局选派到化石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村里的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找“穷根”:精准识别 摸清村情民意
 
化石村地处丘陵地区,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属于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6户、74人。作为“第一书记”,周杨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如何改变化石村落后的面貌,这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
 
“你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对致富增收有些什么想法……”到任后,周杨迅速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和群众促膝谈心,倾听群众的心声。有的村民说,村里的“断头路”没打通,出行运输不方便;有的说,村里的产业薄弱,增收致富很难;有的说,村里用水用电很困难,生产生活成问题……每件村民关心的问题和意见,都被写进他的“扶贫计划”里。
 
“我们驻村干部入户才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精准扶贫不能‘一刀切’,要找到‘穷根’,才能拔除‘穷根’。”周杨告诉记者。
 
治“贫疾”:夯实基础 改善生活环境
 
化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水、电、路等问题,在周杨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多跑腿才是唯一的办法。为此,上任伊始,他便积极与当地供电部门协调,对该村农电进行改造。今年1月,村里投资80余万元新安装100千伏安的变压器3台,500余户村民将受益。
 
“以前家里的电压低,打米、抽水必须要错开大家用电的高峰。”近日,当听见新装变压器发出均匀的嗡嗡声,看见昏暗的灯光变亮了,电冰箱、电视机、打米机也可以随时用时,该村5组村民童登国乐个不停。
 
化石村没有饮水工程,村民长期饮用地下水、地表水,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周杨的一块“心病”,为此他也费了不少周折。最终,经过多方努力,该村被纳入禾加镇安全饮水工程第二期建设规划,目前正在进行主管网建设,预计今年全村600余户村民将喝上黑龙滩的水。
 
此外,化石村现有乡道、村道、组道共计29公里,其中近20公里道路没有硬化,一下雨全变成了烂泥滩,严重阻碍了村里的发展。经过争取,仁寿县交通运输局对该村未硬化及新规划的7.9公里村、组道上报省交通厅,预计今年将逐步实施。
 
摘“穷帽”:产业脱贫 村民满怀信心
 
去年12月,在村“两委”及“第一书记”的帮助支持下,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林曦开办的羊养殖场目前已形成规模,成为村里的一大支柱产业。林曦的成功,让周杨看到了实施产业脱贫的希望。为此,周杨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发展本村优势产业:围绕羊养殖,发展循环经济,带动村民们致富。
 
然而,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贫困户的羊如何养?如何销?周杨通过多地调研,整理出了思路:一是实行由贫困户代养,大户包技术、包回收的方式实现贫困户“零风险”养殖;二是对重病无劳力的少数几户,实行大户寄养,年终分红的模式,最终实现扶贫精准到户。同时,他还多方联系帮扶单位,筹集专项资金2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路修好了,环境变好了,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大家收入肯定能翻番,以后我们就不是贫困村了!”村民范贤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