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打破“金饭碗”的80后 将葡萄卖向世界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3-18 09:44:15      

责任编辑:


 
贾强(前排右)向参观者介绍葡萄种植。(资料图片)
 
周伟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彭山区武阳镇的山水培养了80后贾强勤劳善思的性格。随着贾强考入四川大学,一步步走得更远,他离家乡也越来越远。
 
然而,在他心中却一直有一个返乡创业的梦想,“其实我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所学造福家乡百姓。”每每谈及此事,贾强都会感慨道。
 
回乡休假 悄悄种下葡萄梦
 
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贾强先后到过3个单位工作,每份工作都是大多数人认为的“金饭碗”。2005年,当时还在读大三的贾强凭借各方面优秀的表现,以选调生身份进入了成都市房管局担任助理研究员;2007年,他又进入成都置信集团担任投资经理;2009年,贾强来到攀西地区最大的水泥厂——四川嘉华锦屏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行政总监,并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基层管理干部”称号。
 
2013年,贾强在回老家休假时,无意间经过彭山区观音镇,看到观音镇葡萄园里到处都挂满了葡萄,便萌生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
 
回公司以后,贾强将自己创业的想法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当即成立了由8位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由于没有农业种植方面的经验,创业团队中的一位成员辞去工作,专门到彭山区果园村一位葡萄种植大户的田地里工作,学习种植技术;随后,另外两名成员也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到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包装、物流、销路等情况,贾强将每一步都规划得很仔细,从此种下了他的葡萄创业梦。
 
创业初见成效 用心壮大葡萄梦
 
2014年5月,贾强与果园村的3位葡萄种植大户联合成立了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葡萄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当年6月,公司开了网店,将葡萄产品进行包装,试运行销售,在成都绕城以内实行8小时从枝头到舌头的配送方式,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在试运行的第一个月里便实现了三四万元的销售额。
 
据贾强介绍,当时由于葡萄产品的保鲜难度高、配送过程中容易损坏等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没有实现配送。针对这一问题,他的团队在长达1年的准备期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独创了运用冰袋、纳米保鲜袋、泡沫盒的保鲜包装方式,解决了葡萄的配送问题,而这一方法后来也被各大水果商争相模仿。
 
贾强将自己的葡萄创业梦进一步壮大。2014年9月,他在彭山区公义镇流转了260余亩土地作为葡萄种植基地,到2015年4月,公义镇原来参差不齐的稻田已经变成了中国葡萄行业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贾强的创业团队也由最初的8个人扩大到了16个人。
 
品尝创业果实 继续坚持葡萄梦
 
在种植基地建立不久后,贾强提出了“要种中国最好葡萄”的目标。2014年8月,在全国优质葡萄评比中,贾强种植的葡萄品种获得了12个金奖,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2015年6月,在种植基地建成后不久,贾强便引进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实现浇水、施肥智能化控制,气候可追溯,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过程可视化。“也就是物联网,消费者在网上可以看到葡萄在怎样的环境下生长、生产的。”贾强解释道。
 
2015年10月,贾强又与以色列化工集团合作,成为中国——以色列葡萄合作项目的第一个示范点,并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在成立短短1年的时间里,贾强所带领的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彭山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作为眉山农村改革和农业示范的主要参观点,承担着彭山农村改革的示范任务,受到眉山乃至全国的重视。
 
2015年7月,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党支部,贾强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彭山区新型经营主体中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公司。“希望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事业,发展农业回馈家乡。”贾强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