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技术培训现场。
农艺技师现场讲授。
叶宏 通讯员 陶广汉 文/图
“参加几次培训,按照专家讲的要领进行垒土、施肥、扭尖,我的3亩200株‘茵红李’,今年全都试花投产了。”
“你们看他这深沟高厢整得还差不多,就是没有做到浅层垒土栽,使深栽的李树苗缺少营养,也就不走根,苗势自然就弱。”4月5日,在东坡区柳圣乡水果产业发展暨管理技术培训大会现场,该区高级农艺师雷农田从土质条件开始,就“茵红李”的栽植、施肥、治虫、修枝、保花等技术管理环节进行了透彻讲解。站满田间的果农们尖起耳朵细听,并不时咨询提问。
近年来,大规模的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在柳圣乡全面铺开,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光热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茵红李”、“沃柑”、“皮球桃”等名优特新品种。
种植过程中,不少果农缺乏实际管理技能,影响果树投产效益。为此,该乡近两年把培养技术“明白人”,交好致富“金钥匙”作为全乡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集中全乡的水果种植户和有种植水果意愿的农户,就‘茵红李’、‘沃柑’、‘皮球桃’等水果种类和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方法、如何高接品改等关键技术问题,邀请区上高级果技专家,从课堂到不同果园现场,边演示讲解。同时让果农提问,当场给予解答,直到学懂弄通,不再疑惑为止。
“我第一次种植‘茵红李’,参加了乡上搞的几次培训,按照专家讲的要领,进行垒土、施肥、扭尖,没想到我前年栽的3亩200株‘茵红李’,今年株株都开始试花投产。”石榴村10组果农时正安深有感慨地告诉笔者。
据介绍,结合大规模技术培训,目前,该乡在已新发展“茵红李”1500亩、“皮球桃”1000亩,完成“沃柑”、“爱媛38号”品改10000余株的基础上,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大低效劣质椪柑果树的高接换种力度,计划将3000亩椪柑全品改为“沃柑”、“爱媛”等名优品种,提升水果品质和产量,逐步把全乡打造成以“沃柑”为主导的优质水果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