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仁寿用行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5-03 08:51:01      

责任编辑:


仁寿用行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水四园” 一座城市的生态修炼

通讯员 孟斌 眉山网记者 姚永亮

五月的仁寿县城,因“一水四园”而绿意盎然,一片葱茏。

清水进城,绿树成荫,不仅让昔日满是尘土的城市一去不复返,而且显示出这个生态宜居都市的魅力。

“做活水”、“做足绿”、“做美景”、“做特文”,仁寿县在城北新城建设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工程”建设下功夫,新城参照市级城市标准,与天府新区同步发展;而园林则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由国内两家专业园林上市公司承建。

同时,缺水的仁寿县城,从几公里外素有“西部千岛湖”之称的黑龙滩水库引来潺潺清水,串起中央水体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文化公园和响水六坊公园,犹如一条7公里长的绿色活水项链镶嵌于城市楼群中。

上述四大公园位于新城核心地带,总占地386公顷,先由北而南,再折向东,呈条状型分布。目前,除文化公园外,中央水体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和响水六坊公园3个公园均已建成开放。“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新型城市形态已然成型。

对仁寿人而言,今天的“一水四园”,正是这座城市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的生态修炼。

岷沱中心处,龙雁两江流。看上去得天独厚的仁寿其实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岷沱擦肩而去,龙雁河窄水少。20万人10余年改造河山,建起一座蓄水3.6亿立方米的黑龙滩水库,基本解决了群众的吃饭喝水问题;30余年植树造林,重建生态,终使十年九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全县人民得以迈上小康大道。

然而小康路上,人们群居的场所——城市的提档升级成为绕不开的问题。仁寿县城也有跟其它许多城市一样的成长逻辑。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其内在动力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两山夹一城,一锣响三街”,是改革开放前仁寿县城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30年,县城冲出夹皮沟,向东北南三面扩展,面积增加几倍,但囿于观念和规划落后,县城绿地面积少,房屋和人口密度大,街道窄,车位少。

顺乎民意,2011年,仁寿县委、县政府制定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以东向为中轴,向东延伸,向北南两面扩展,一个到2030年末达到13.75平方公里、容纳17.3万人的城北新城跃然纸上。抽空老城,创造新城。新城不仅承担了疏缓改善老城的历史使命,而且肩负创造一个全新城市的现实重任。

“新城的设想是颠覆性的。”仁寿县城乡规划局负责人说,交通大开大合,“三纵三横”大街构成新城骨干交通网,最宽街面110米,重要路口设下穿隧道,人行天桥,实现无障碍通行;建筑容积率原则上控制在2.5至1,车位比最低达到1:1,人均绿地、林业和水域面积22平方米,同时谋划布局充电桩,满足未来居民新能源汽车需要。

当然,如果说学校、医院、加油站、商场等系现代城市标配的话,那么仁寿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的“一水四园”,则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豪华配置。

东方园林的美妙在于高低错落,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给人悬念、给人联想又给人惊喜;而西方园林则讲究开阔平直,几何性对称,最大限度地体现包容开放的文化内涵。加拿大一家知名园林设计公司将东西方园林艺术融会贯通,创造了仁寿园林的精妙景观和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寄托。

位于中央商务大道的中央水体公园,四方通透,长1650米,宽120米,占地面积20公顷,各类乔木、灌木、栈道、平台、水池有机搭配、高低错落。水百折千回,径如羊肠九曲,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移步异景,景景不同。

而与中央水体公园一街之隔的城市湿地公园则是另一番景象。从入口“高滩花谷”的百花盛开,到“在水一方”的瀑布群和众多积水潭组成的水草一色、鸢飞鱼跃湿地景观,再到最后的千山悟彻、万水归流,所有水流汇集在占地52公顷的普宁湖内,给人以浩浩渺渺,有容乃大的惊人气势。十大景观,景景不同。真可谓步步见秀水,眼里皆奇峰,百米不同景,一日阅沧桑。而普宁湖内的激光音乐喷泉,一到夜晚便带给市民精彩的视觉盛宴。

同时,在园林建设中,仁寿创新性地融入仁寿历史文化元素,注重把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诗词歌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通过雕塑、彩绘、碑刻和展台等形式融汇于山水草木间,从而将仁寿的历史和现实传扬后世。

大手笔建“一水四园”,也彰显出仁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舍”与“得”中的情怀。

对仁寿县城而言,三面环山、可谓寸土寸金。在商业开发土地极其稀有的情况下,386公顷土地对于仁寿县政府而言,至少可以获得130亿元以上的土地出让金。130亿元相当于仁寿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六年半的总和。然而,仁寿县委、县政府不为130亿元所动,他们反而拿出巨资建园,努力将仁寿建成一幅象征新时期生活风貌的山水画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