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讯(谭为予 记者 郑顺 文/图)5月20—21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会议在贵州省召开。会上,仁寿县作为“典型代表”,就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今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接相关工作任务后,仁寿县立足未保试点工作基础,迅速行动,抓宣传、做调研、定方案、层层召开动员培训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在具体的摸排工作中,仁寿县创新采取“把好三关、解决三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登记留守儿童信息。
把好“组织领导关”,解决“部门协同难”。仁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摸排结果精准,关爱保护到位”的工作要求,并再次强化2013年试点工作建立的县、乡、村三级未保工作体系,切实做到“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辖区负责”,实现了“民政牵头高效,部门沟通顺畅,乡镇履职明了”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是在县级层面,调整充实“仁寿县未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仁寿县未保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并逐一细化明确其职能职责,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基础。
二是在乡镇层面,调整原“乡镇未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职务,将乡镇长、分管民政负责人、民政办主任分别明确为农村留守儿童摸排和关爱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了乡镇政府的辖区履职和责任意识。
三是在村、社区层面,在2013年我县村、社区换届选举,在村(居)民委员会的下属委员会中设立了“未保工作委员会”,这次进一步强调并细分了基层未保委在农村留守儿童摸排和关爱保护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和任务,进一步调整明确了其工作重点和方向。
开展留守儿童摸排工作。
把好“方案优化关”,解决“实际操作难”。进一步解析四指标:与公安派出所会商统一“农村留守儿童户籍信息”口径,避免符合条件的对象儿童漏登;依据《仁寿县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实施办法》,将“患重特大疾病”具体为23种患病情况,这样更便于基层登记人员甄别填报;属于残疾人员的,以出示的残疾证登记的残疾类别和等级为准;依据仁寿县未保试点口径,将“无监护能力”和“监护能力不足”做出进一步阐释,便于相关人员区分。此外,仁寿县还及时开通了乡镇与派出所的对接渠道、乡镇与学校的对接渠道,以便于核实辖区乡镇、学校的留守儿童信息。
把好“政策指导关”,解决“精准难”。仁寿县具有点多、面广、体量大的特点,加之留守儿童摸排登记工作内容丰富,给乡镇、村、社区的一线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为解决该难题,仁寿县专门设立了政策咨询专家组,通过热线电话、QQ、微信群等平台,与各部门、乡镇以及村、社区进行在线交流沟通、解难释疑;及时引进本土和外地专业社工20多名,专门负责摸排登记指导工作;积极动员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倡导志愿服务,吸引他们参与到摸排工作中来。

摸排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