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仁寿:乡镇综合文化站 群众文化共享新时尚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7-07 08:37:35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郭侨 文/图
 

孩子们在文化站看书。
 

村民在文化站院坝里排练歌舞。
 

孩子们在文化站电子阅览室里学习。
 

居民在文化站看书。
 
7月2日,星期六的傍晚,仁寿县视高镇综合文化站的院坝里响起了熟悉的音乐声,前来锻炼的居民和着音乐,踩着节拍,起劲地跳着舞。和看书、看电影等活动一样,坝坝舞已成为视高镇不少居民生活中的“必修课”。
 
视高镇综合文化站的热闹情景是仁寿县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一个缩影。走进该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拔地而起的大楼造型简约,活动室配备齐全,阅读、绘画、书法、跳舞、看电影等,让前往文化站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让仁寿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活动开展丰富多彩
 
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这是国王,这是他的士兵们……”7月3日,在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的文化室里,居民刘大姐正带着5岁的孙子翻阅童话书。暑假以来,图书室里带着孩子看书的家长也多了起来。
 
与此同时,仁寿县大化镇综合文化站正在放映一部老电影。由于天气炎热,前来观看的居民并不多,工作人员仍坚持放映电影。一旁的图书室里却坐满了人,一位村民表示,自己平时喜欢到看一些历史书籍,经常一坐就是一下午。此外,该镇文化中心站还设了舞蹈排练室,广场上有各种健身器材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升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仁寿县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呈现出“乡乡有文艺演出、村村歌舞飞扬”的喜人场景。
 
严格落实国家免费开放政策。公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开放内容、开放时间等,坚持每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48小时以上,常年开展文艺创作、艺术培训等活动。
 
铺天盖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仁寿县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主阵地引领作用,近年来新组建群众文艺队伍400余支,群众文艺骨干达9000余人,群众文艺指导员达300余人。每年积极组织引导乡、村文艺表演团体、群众文艺骨干深入开展重大节日庆典、文化惠民扶贫、送文化下乡等活动1000余场,做到了节日有主题活动,月月有特色活动,周周有院坝活动,天天有广场活动。
 
文艺创作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仁寿县基层文艺工作者依托公共文化阵地,在文学、书法、美术、歌曲等方面创作精品力作5000余件,在全国、全省、全市各类比赛中获得多个重大奖项。其中,歌曲《三月里来桃花开》、《竹海渔村美》获第七届全国村歌大赛二等奖;歌曲《把地球扛在肩上》、舞蹈《宝宝出门记》分别获得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群星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汪洋镇抬工表演队在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舞台挑战成功;新店乡戏曲队队员刘小兰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黄金一百秒》大舞台展示歌唱技艺,影响甚大;辜志勇、余涛、陈敦良、汪晋权等一批本土文艺工作者作品在全国性书画联展中获奖。
 
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
 
自2008年以来,仁寿县按照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中央、省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资金,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使基层文化阵地发挥作用,成绩斐然。
 
党政重视到位。成立了以县委宣传部部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文广新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财政、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了财政预算安排,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和综合目标考核。县文广新局、县发改局联合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的通知》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文化、财政等县级部门和建设乡镇的主体责任,要求项目乡镇认真按照文件要求,不折不扣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规划建设到位。文化、发改等部门深入项目乡镇,会同乡镇主要领导对文化站建设进行精心规划选址。县政府分批次召集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召开多次文化站项目建设推进会。各乡镇按照文化站建设标准和要求,主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的时代脉搏,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着眼于改善文化民生,坚持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与乡级部门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截至2012年底,该县分四批次,共投入资金1618.85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59.052万元),先后建成了60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多功能活动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的综合文化站和60个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其中建成省级示范站3个,实现了综合文化站乡镇全覆盖。
 
人员设备配备到位。县委编委办为每个乡镇解决了1—2名文化事业编制,全县现有专兼职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干事130余名,隶属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县文化部门加强业务指导,长期从事文化站管理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2010年至今,县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省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送8—10万元业务专用设备的要求,共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送了办公设备、阅览室桌椅、音响、点歌系统、投影仪、龙灯、狮灯、腰鼓、大鼓、图书等文化专用设备器材。
 
“我们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及当地实际,从文化网络的覆盖、文化阵地的利用、文化活动的参与等方面来进行谋划,使乡镇文化站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主阵地作用,认真开展图书阅览、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公益文化活动;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围绕节庆、农闲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掘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扶持奖励民办文化,使其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