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备战 积极应对
——仁寿县2016年防汛工作侧记

连日降雨给仁寿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7月5日晚,仁寿县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整改后的南总干渠更加通畅。

连日降雨导致仁寿金马河水位上涨。

昨(6)日下午,环卫工人冒雨清扫仁寿县城路面上的积水。
眉山网记者 梁昊 文/图
大雨来袭 防汛形势严峻
自进入汛期以来,仁寿县共发生6次降雨过程,截至到7月1日8时,平均降水量为415.4毫米,其中最大降雨量为天峨站点557.6毫米,最小降雨量为文宫站点305.7毫米;文林镇降雨量为382.4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15%。截至7月5日19时,全县共有12个乡镇降雨量超过50毫米。
据该县气象局预测,7—8月预计有4—5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频次和量都较常年偏多偏强,防汛形势严峻。
防缮结合 打好防汛攻坚战
昨(6)日,记者在黑龙滩管理处陵阳站南总干渠8+150~8+320段看到,一条长约170米的渠道经过精心维护,变得更加通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段渠道原为条石护坡,受年久、地质、降雨等众多因素影响,逐渐老化,渗漏严重,左岸外坡(外堤)不时产生滑坡现象。
为此,6月17日,黑龙滩管理处陵阳站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抢修,在原条石上挂钢丝网、打混凝土,并在其底部也浇筑混凝土,牢固其防渗功能。6月29日,维修工程正式完工。修复后的南总干渠,保留了当地老百姓的用水管道,重新承担起了防洪、灌溉等功能。
部门联动 多措并举助防汛
南总干渠的修缮只是该县采取防汛措施的一个缩影。针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加剧,今年汛期强降水天数与次数将明显增多,该县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概率偏大,其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逐渐突显。为确保全县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县气象局、水利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保障防汛工作顺利开展。
防汛办:落实责任 做好防汛隐患整改
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防汛指挥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技术、管理三方防汛工作责任制。提前安排部署。县防汛办已于4月11日起提前20天进入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扎实做好防汛准备和汛前检查工作。全面排查消除隐患。成立由6名班子成员带队的6个汛前检查组,对全县水库、塘堰、渠道、供水工程等开展了拉网式隐患排查,并根据排查的隐患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了相关责任。强化工作保障。对县级防汛物资进行了盘点清理、及时增补,目前储备防汛机具、冲锋舟、橡皮艇等县级防汛物资3万余台(套、件);健全完善了防汛抢险队伍,60个乡镇成立了3000余人的抢险队伍。强化督查检查。强降雨时段对各成员单位、乡镇、村防汛值班值守、防汛安全、隐患整治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下发通报。
气象局:实时监测 确保气象服务到位
加强市县天气会商,严格按照县防汛指挥部安排部署,24小时值班值守;启动短时临近预报,解决短期预报卫星资料精准度不够的问题,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充分利用监测系统和观测网站,加密实况监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提前锁定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的重点乡镇;加强与县防汛办及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确保气象信息第一时间有效传达到相关防汛责任人和乡镇气象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