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洪雅:精准脱贫看保坪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7-08 08:31:06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姚永亮 陈燕利 文/图
 

保坪村有机茶基地一角。
 
仲夏时节的洪雅县三宝镇保坪村,山清水秀,满眼碧绿。一眼望去,山梁还是那道山梁,但深入山村之中采访后,记者明显感到,自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保坪村正酝酿着新的生机。
 
老伴两年前不幸摔断手臂不能干重活,女儿因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女婿在8年前突然中风导致偏瘫,9岁的孙女也因智障在县特殊学校读书。很难想象,作为一家之主的李长明,该如何以他60多岁的年龄,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
 
在保坪村,像李长明一样的贫困户有51户142人,怎么扶贫?怎样脱贫?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这成为摆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
 
帮扶措施重内生动力
 
这里的小地名叫“宝子山”。小弯连大弯,小山连大山,最低海拔560米,最高海拔1200多米;全村13个村民小组、3260多人,分布在辖区11.36平方公里的丘山区。
 
从洪雅县城驱车沿东南方向行驶17公里,便是保坪村,进村再走几公里,就到了李长明的家。作为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不幸之事屡屡降临这个家庭,但他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心,始终“提着劲儿”生活,努力维持着5口人的生计。
 
去年8月,李长明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事后他才从别人口中得知,那是县委选派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县委宣传部干部李长胤。“第一书记”进村后,专门入户走访,详细了解了他们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面对李长明家的实际困难,如何帮助他脱贫?成了“第一书记”李长胤的心头事。
 
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李长明家旁有一口村里闲置的山坪塘,非常适合养鱼,但由于缺乏资金,前些年,他只是零星地收集了一些鱼苗放养在塘里,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为何不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渔业养殖?为此,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积极对接社会爱心人士,为李长明购买了价值2000元的鲤鱼、草鱼、花鲢等鱼苗,帮助他增收脱贫。“现在政府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我们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一句平凡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李长明内心的温暖与感激。
 
其实,李长明的致富路并不是单独的个例。在保坪村精准脱贫的过程中,驻村干部和村两委让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种养殖业进行帮扶,这不仅调动了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坚定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目前,该村发展特色水果200亩、中药材石斛60亩,发展畜牧养殖大户20户。
 
“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李长胤表示。
 
产业项目重提质增效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扶贫方式如何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怎样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是很多地方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保坪村也不例外。
 
“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就是茶叶,但是茶叶市场很不稳定,价格起伏大,所以茶农的收入不稳定。”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洪说,长期以来,村民都是延续着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发展模式。支柱产业发展成效不明显,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就上不来。
 
村主任唐尚发告诉记者:“如何旧瓶装新酒?对现有的茶产业进行改造,达到提质增效、促进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摆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面前的‘硬骨头’。”
 
保坪村出产的金花坪贡茶,自唐代成为贡品以来,声名远扬,口碑甚佳。为此,该村依托金花坪贡茶文化,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全村茶叶的品牌和品质影响力,以提升茶叶产业效益为出口,积极引导贫困村产业发展壮大,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在抓第一期基地中,我们建立了3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有机茶园建设。”唐尚发表示,目前第一期基地的示范效果初见成效,该基地内的茶叶一斤要高于市场价2元左右。
 
产业发展有了方向,解决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上议程。在县委宣传部、交通局和镇党委政府等的大力帮扶下,该村加宽改造老川西村道6.4公里,打通、硬化10组1公里断头路……
 
“道路打通和硬化后,解决了我们村‘进不来’和‘出不去’的问题,盘活了村里的茶经济。”10组村民刘朝均告诉记者,在道路修好前,由于山路陡峭,大货车根本进不来,所以化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都需要经过二次运输才能到达山顶的村落,成本比别人高出不少。同时,由于道路不通,茶商不愿意进来收茶,导致茶农采摘的茶叶“出不去”,只能低价销售。
 
“从今年的春茶来看,路修好之后,茶叶每斤多卖了5元左右。”刘朝均的话语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项目到户整村推进……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到去年,全村有16户贫困户脱贫,其余的贫困户将在今年全面脱贫。
 
一个贫困山村的“美丽蜕变”值得期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